男女情调 安徽茶谣( 二 )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人家有好女,无钱莫想她 。 你若想着她,白摘一春茶” 。 “远望大姐那边来,手里拿着红绣鞋 。 我问大姐怎么卖,‘只卖鲜花不卖鞋,留着绣鞋做招牌’” 。
由于和外乡人恋爱,爱的生活就每每伴着茶季而行,出现周期性的特点 。 如“骂声情哥我的郎,只会探花不在行,去年前年想着你,只怪你胆小不敢探,不怪我女孩竖佯装” 。 此女孩前两年就对她的情郎有情有意了,但由于情郎胆怯笨伯,春来春去,两年都没有互通心曲 。 这次两人才说通,然已是第三年的事了 。 爱也真难!
茶谣不仅仅是民间生活中青年男女打情骂俏的轻悠快乐,也透露着种茶人经济窘困、生活贫若的沉重哀叹 。 如:“小小茶棵矮登登,手扶茶棵叹一声 。 白天摘茶摘到晚,晚上炒茶到五更,哪有盘缠转回程 。 ”这位长叹的摘茶者受雇于人,尽管没昼夜地拼命干活,但仍身无一文,不说有所攒积捎回去养家糊口,就是自己还家的路费也没法可想 。 所以他看着由他汗水浇灌长得葱绿敦实但却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茶棵,怎么能不感伤慨喟呢?
历史性的文化现象的茶谣,也难免不有旧时常见的以金钱为引线的性爱生活印记 。 如“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人家有好女,无钱莫想她 。 你若想着她,白摘一春茶” 。 “远望大姐那边来,手里拿着红绣鞋 。 我问大姐怎么卖,‘只卖鲜花不卖鞋,留着绣鞋做招牌’” 。 前一首中的“无钱莫想她”,想她要“白摘一春茶”和后一首中的“只卖鲜花不卖鞋”,其语意内涵说的是什么,用不着多解释,读者一揣摩就明白 。 这种内容的存在,正说明作为民间文化的茶谣,敢于说真话,能够真实地反映那个旧时代生活中确实有过的东西 。
茶谣的审美视角,从总体上看有一个特点,即捕捉的“时间段落”多为春季,把自然界的春天韵律同茶乡人生命的冲动与春情揉合在一起来歌唱 。 如:“报春茶鸟叫一声,‘报春’问我哪里人?‘家住徽州宁国府’,‘凤凰差我来叫春,叫动多少少年人’,‘找到杨花我回程 。 ’”茶鸟报春,以它的鸣叫唤来了茶园的一片春绿,也触动了茶乡少男少女的绵绵春思,使得来在茶乡家住宁国府的游客,也情不能已,算计着在杨花飘絮时即还家去;这倒极像唐宋词中“绿窗人似花,不如早还家”的情境了 。
茶谣把丰富的民俗审美观念或审美意象以及民间生活中那些生动、纯真的文化意识渗透在通俗的文辞表达中,故审美意味清淡而又醇浓,浅显而有深致 。 如:“姐家门口一口塘,姐上塘埂望情郎 。 娘问女儿望幌子,‘望望莲子有好大,望望草鱼有好长 。 ’谁人知道望情郎?”女儿家在塘边窥望情郎,引起娘的疑问,她只好随口瞎编在看莲蓬和草鱼 。
本是姑娘灵机一动、触景兴发的搪塞之辞,似不含有什么深意;但明眼人一看即知:莲,结子多且颗粒饱圆,民俗语汇往往用以象征子嗣众多;另,莲谐音怜,“子”有“你”意,“莲子”即怜爱于对方 。 鱼,除含繁殖旺盛之意外,俗语常用如鱼得水喻两情欢洽,爱意浓蜜 。 姑娘选择看莲子、看草鱼两种物象应付老娘,看似信口开河,实际上不能说没有潜意识的民俗心理依据,她在爱的情感作用下窥望情郎,思绪就自然地联系到了塘边水中那与爱情有关的事物莲和鱼,说她的答话是借境发挥,倒不如说是睹物生情更为恰当 。
茶谣在形式上还有一个特点,即谚语 。 这些谚语主要在总结归纳茶叶生产的技术经验 。 如“清明摘不得,谷雨摘不歇” 。 清明时节,茶力不足,不宜采;谷雨时正值火候,须抓紧采下,不迟疑 。 到立夏,茶即老,不可用,所谓“立夏摘不撤” 。 又如“茶山不要粪,一年三交钉” 。 钉即中耕之意,茶山若能勤于中耕,等于用粪 。 有些茶谚则透露出经济观念,如“茶叶两头尖,三年两年要发颠” 。 茶叶价格,高低不一,很难把握,每年都有变化 。 又如“要热闹,开茶号”,“茶叶卖到老,名字认不了” 。 这显然涉及到茶叶的贸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