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道的意义

随着禅学流传
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晚上 , 对日本人而言饮茶是不可缺少的 。 然而 , 懂得茶的历史、由来、饮用的方法等常识的人却意外的少 。
当然 , 也不仅如此 。 茶自古以来作为药的一种 , 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非常高 。 但极为遗憾的是忽略茶的营养而随意饮用的方法并不鲜见 。
在日本茶中 , 分为抹茶、煎茶两类 , 茶叶可分为玉露、煎茶、香煎茶等 , 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制作各有不同 。
一提起日本茶道 , 往往让人想起抹茶 。 抹茶道从千休利以来 , 强烈地渗透于武士阶层 , 强调做法与精神面的统一 。 煎茶的宗旨是以普及为主 。
饮茶的习俗与茶的栽培技术源自于中国 , 在日本有关茶的最早记载可以从奈良时代的文献中找到 , 那时正是中国的唐代 , 可以看出在此之前茶已经传入日本 。 在最初 , 茶是作为药材饮用的 , 味道很苦 , 颜色与香气不佳 , 随着唐文化的衰退饮茶的习俗也一时不振 。 在当时 , 茶的颜色与现在所说的绿色、淡黄色有很大的不同 。 茶碗一词也是那时产生的 。
以后 , 与现在有关的饮茶术起自12世纪末 , 荣西禅师从中国回日本后 , 煎茶开始盛行起来 。 在16世纪后期 , 千利休创立了“抹茶道” 。 18世纪末 , 被称为“卖茶翁”的高游外批判了以禅宗武士家族支配的抹茶世界 , 为煎茶的形式与精神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高游外在81岁高龄时将自己使用的茶道用具全部烧毁扔掉 , 以致他的煎茶形式未能流传下来 。
后来 , 在喜好自由精神、不拘泥于单一形式的文人墨客池大雅、上田秋彦等人推广下 , 煎茶道开始形成 , 并出现了多种流派 。 煎茶道从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初期开始流行至今 , 自由的、享受清香的煎茶道 , 变得非常容易 。
煎茶道的作法的合理性
茶与健康的关系密切 , 虽然作为一种嗜好品 , 其药用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茶道实现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 。
自古以来 , “茶道与效率”、“简练之美”等文字表现经常形容于煎茶 。 饮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 , 虽然不拘泥于某种形式但避免无心之饮 。 在招待客人时 , 要采取什么形式必须有自己的一套形式和做法 。
在点茶人的作法与周围的环境、茶室的构成以及茶具的形状、颜色相互调和时 , 会给客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和美感 , 享受到茶的芬芳和乐趣 。 在这种调和的气氛中 , 可以体会到饮茶的奥妙 。
例如 , 在煎茶道的作法中 , 煮沸的开水倒入“汤冷”后 , 再注入放有玉露茶的茶壶之间有很多的程序 。 在完成这些程序的同时 , 开水的温度降到了玉露茶所需的水温—摄氏50度 , 还有水注入茶壶与茶碗之间的程序需要1分半左右的时间 , 这恰是玉露茶的最适冲泡时间 。
从科学的角度而言 , 茶的种类不同对水温的要求也不一样 。 味道会因水温的高低而变化 。 玉露茶是煎茶中的高级品 , 温度适中才能得到纯正的茶香 。 玉露的水温是50度 , 时间是1分半、煎茶是70度1分半 。 品级差一些的番茶、焙茶等含有苦涩的成分多 , 煮沸的开水冲泡1分钟为好 。 茶中含有维生素C成分的抗坏血酸 , 与蔬菜含有的维生素C相比具有遇热不易分解的特征 , 以前曾作为船员预防坏血病的特效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