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贮茶

    唐代贮茶用的是瓷瓶 , 也称“茶罂” 。 常为鼓腹平底 , 瓶颈为长方形、平口 。 这种茶罂一般装散茶或末茶 。 唐时还有以丝质的茶囊贮茶 , 讲究者还在茶囊中缝制夹层 , 以更有利于贮存 。
    宋代时贮茶采用“茶笼” 。
    明代人贮茶主要用瓷质或陶质(以宜兴陶为多)的茶罂 , 也有用竹叶编制成“竹篓” , 又称“建城”的器皿来贮茶 。 竹篓中可贮较多的茶 , 有的可同时贮存数十斤茶叶之多 。 在同一篓中贮藏不同品种的茶叶 , 则称为“品司” 。
    明代时还发明了将茶叶和竹叶同时相伴存放的贮茶方法 。 因竹叶既有清香之气 , 又能隔离潮气 , 有利于存放 。
    明代的贮茶比较讲究 。 先将干竹叶编成圆形的竹片 , 放几层竹片在陶茶罂底部 , 竹片上放上茶叶后 , 再放数层竹叶片 , 最后取宣纸折叠成六、七层 , 用火烘干后扎于罂口 , 上方再压上方形厚白木板一块 , 以充分隔离潮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