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球茶加工过程( 二 )


  我还想提醒一下 , 雷山发展茶叶 , 千万不能用外地那种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来种茶 。 雷山茶之所以好 , 就在于境内的雷公山 , 早已形成了一定的独特的植物群落 , 构成了良好的生态平衡 , 若打破这种生态平衡 , 茶叶原有的营养成分就要发生变化 , 品质就要下降 , 银球茶的品牌就要受损 。
易勇(贵州省农业厅农推站站长):
  综合来看 , 雷山银球茶无论其品质、造型 , 还是工艺 , 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 银球茶的球型的制作 , 看来好像寻常 , 其实并不简单 , 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 , 而且因为其独特的工艺和造型 , 其他地方不可复制 , 就不至于被人敢去冒险模仿 。 应该说 , 雷山银球茶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 我想特别提醒的是 , 雷山要想做大做强茶产业 , 就必须把银球茶当成宝来精心呵护 , 对银球茶的市场定位要清晰 , 要准确 , 要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和宣传诉求 。
  从雷山银球茶品牌 , 我们可以看到 , 贵州茶必须形成“宝塔式”的工艺 , 必须加紧整合品牌资源 , 唱响品牌 , 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 才能做大市场 。 诸如黎平的“古钱茶”、“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茶品牌 , 要大力开发 , 要组合成贵州绿茶的多种元素 , 才能携手出山 , 拓展出更宽天地 。
张卫国(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
  对雷山银球茶深度报道这期茶周刊 , 我一口气读完了 。 我觉得 , 茶周刊探讨这个话题很有意思 , 专访中的采访人员和县委书记的所问所答也很精妙 。 本来 , 我想应约对银球茶写一评议 , 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一是追溯其历史 。 客观地说 ,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银球茶在贵州乃至全国的茶叶界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 二是银球茶造型和工艺都有鲜明的特点 , 它产于生态环境良好的雷公山 , 茶叶原料天然果胶十分丰富 。 三是银球茶属于雷山本地茶叶生产者自己创制的产品 , 它还曾经是外交部推介获得国家专利的对外馈赠礼品 , 这些世人不得不承认嘛 。 四是银球茶的发展 , 要进一步完善加工工艺 ,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 , 研究或引进机械化加工方式 , 要解决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 五是“银球茶”特色品牌的打造 , 不能只限于雷山 , 因为它是我省五大绿茶产业带中的一个好品牌 , 本身多年来出口上也做出了名气 , 做出了特色 。 但因时间关系 , 只好与采访人员在电话上聊聊了 。
  以前我们到省内茶叶生产县市的茶叶基地调研 , 对黔东南情况有些了解 。 黔东南生态环境很好 , 有的县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 后来 , 省里6号文件明确把全省茶产业规划为五个产业带 , 我们在之前的调研报告中专门谈到 , 要把黔东南、铜仁 , 作为黔东优质出口绿茶的产业带来打造 , 建成全省优质出口绿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 就是有着对其良好生态的考虑 。 我认为 , 严格地说 , 黔东南地区原来没有一个像样的茶叶品牌 , 而银球茶就是黔东南优质绿茶品牌的突出代表 。 这个品牌很有特色 , 需要着重打造 , 要突出产品特点 。 同时还要想到 , 银球茶这个品牌 , 不仅是雷山的 , 而且是整个黔东、黔东南地区乃至贵州优质绿茶的品牌 。 铜仁有家外省人来办的公司 , 生产的珠茶 , 通过与上海另一公司的经营来实现出口 , 严格来说 , 它不是贵州自已的品牌代表 , 而银球茶才是我们贵州自已的品牌代表 。 当然 , 银球茶还有它的局限性 , 还要在加工工艺上不断完善 。 纯粹靠人工是不行的 , 是不可取的 , 必须要走现代化的加工模式 , 因为你要作为商品走出去 , 首先靠质其次靠量 , 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机械化加工 。 不然 , 你雷山要发展20万亩 , 纯靠手工的话 , 那要多少人来做呀!你作为商品 , 既要有质量 , 还要有批量 , 这就要解决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 有规模才有效益 , 有效益才能进一步拓展市场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