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唐代的茶道史话

陆羽的生卒时间就缺乏有力的依据 , 一般认为: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他生于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 , 贞元末年(804)去世 。 相传 , 他是一个弃婴 。 龙盖寺(后改称西塔寺)的智积禅师早晨起来漫步 , 在竟陵城外的西湖之滨 , 听见群雁的喧闹声 , 前往发现三只大雁用翅膀护卫着一个婴儿 , 就把他抱回寺中收养 。 这孤儿的父母是谁 , 为何被弃 , 都不得而知 。 后来 , 孤儿长大后自己按《易》占封卜筮 , 得封辞“鸿渐于陆 , 其羽可用为仪” , 便以陆为姓 , 羽为名 , 鸿渐为字 。
智积法师要陆羽学习佛典 , 早慧而倔强的陆羽拒不从命 , 坚持要读儒家经典而被罚做劳役数年 。 但即使备受劳役折磨 , 陆羽也不改初衷 , 常常骑在牛背上吟文做诗 。 这样 , 他不免受到责难 , 以至挨打受骂 。 忍无可忍的陆羽 , 于13岁时逃离寺院 , 投身到一个杂戏班中 , 扮演丑角 , 以卖唱献艺为生 。 在这段时间中 , 他写了《谑谈》三篇 , 显示出非凡的才华 , 于是在“伶人”中很快出了名 。
命运之神终于向陆羽露出了笑脸 。 不久 , 他的才华被竟陵太守李齐扬发现 , 赠送一些诗书给他 , 并介绍他去天门西北火门山邹夫子处就学 。 后来 , 他又得到新任司马崔国辅的赏识 , 与崔交游三年 , “谑笑永日 , 又相与较定茶水” 。 在崔国辅的熏陶下 , 他文学造诣日深 , 茶事钻研日勤 , 20多岁时已成为学识广博、精通茶艺的士子了 。
【二 唐代的茶道史话】天宝十四年(755) , “安史之乱”爆发 , 唐王朝结束了开元、天宝盛世 , 进入动荡不安的时期 。 陆羽随着蜂拥南下的难民渡江 , 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 , 在颠沛流离中 , 他还考察搜集茶叶产制的资料 , 并结识了皎然、刘长卿等一批诗友 。 大约公元760年 , 在盛产名茶的湖州苕溪 , 陆羽结庐隐居 , 或与志同道合者畅谈茶事 , 研讨禅理 , 诗酒往来 , 谈宴永日;或山野之中单身独行 , 枚击林木 , 手弄流水 , 夷犹徘徊 , 自曙达幕 。 他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切磋学问 , 品茗斗茶 , 将茶艺与禅机结合起来 , 把饮茶提到美学、文化的高度 , 撰写出彪炳史册的《茶经》 。 此后 , 皇帝闻其名曾下诏征他为太子文学 , 迁太常寺太祝 , 但他不肯就职 , 宁愿过他的隐逸生活 , 与情趣相投的名僧、名士以及一些官员饮茗赋诗于优游岁月中 , 度过了晚年 。 贞元二十年(804)冬天 , 陆羽走完了他72年的生命历程 , 病逝于湖州 , 安葬于杼山 。
纵观陆羽的一生 , 他从小就饱受着困苦生活的煎熬 , 但他是倔傲的 , 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志趣 , 他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华、独到的思辨和不同凡响的见解 , 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 除《茶经》外 , 据历代着述记载 , 陆羽还撰写过《茶记》二卷、《顾渚山记》一卷、《水品》一卷、《茶论》、《毁茶论》、《茶歌》等茶学着作与诗文 , 又有其他着作七种计六十二卷 , 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 。
陆羽又是一个有血性的人物 , 敏感而倔强 。 据说 , 朝廷御史李季卿到江南视察 , 召见陆羽 , 陆羽野服人见 , 李季卿喝了陆羽煎的茶后 , 命家奴子付钱给陆羽 。 陆羽感到自己蒙受了极大的羞辱 , 为此他又写了《毁茶论》 。 但是 , 陆羽又是一个诚实和极重感情的人 。 他与女诗人李季兰为友 , 与诗僧皎然结为莫逆之交 , 与大书法家、曾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相契 , 他和人约会 , 虽然冰雪千里 , 或虎狼当道也毅然前往 。
陆羽曾写过一首《六羡歌》 , 诗曰:“不羡黄金罍 , 不羡白玉杯 , 不羡朝入省 , 不羡暮登台 , 千羡万羡西江水 , 曾向竟陵城下来 。 ”表明自己不图高官厚禄 , 不爱荣华富贵 , 甘于淡泊 , 追求洒脱 , 专心致志于饮茶艺术和茶学的研究 , 这就是陆羽殚精竭虑的内心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