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研镇 , 便走进了一座独立不羁的边城 , 它有别于中国任何一个王城 , 未受“方九里 , 旁三门 , 国中九经九纬 , 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礼制影响 。 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 。 而是依山就水 , 不求方正 , 不拘一格地随地势水蕖建房布街 , 房屋层叠起伏 , 错落有致;道路亦结合水系顺势而建 , 曲径通幽 , 不求平直 , 形成空间疏朗和谐的街景;在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中又常常别开生面地辟出宽阔的街头空地 , 可供居民茶余饭后的休憩 , 又延伸了古城的集市贸易空间 , 还使城中建筑物和街道显得舒展有度 , 整体和谐 。 整个古城结构自由活泼而充满灵气 , 既有山城风貌 , 又有水乡韵味 。 古城结构空间变化无穷 , 形式活泼多样 , 古拙与精巧相得益彰 , 充溢着自然的灵气 。 它虽得中原建筑神韵 , 但又不照搬古代中原王城的建制和模式 。 在总体结构上融进了纳西人传统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活的情调意趣 , 使其成为一个自然流畅 , 人情味浓郁的边地古城 。
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 , 古城的水来自城北黑龙潭公园象山脚下 , 泉水从无数山麓岩石隙缝的泉眼中迸涌而出 , 形成近四万平方米的黑龙潭水面 , 纳西人称这水叫“古鲁吉” , 民间有的解释为“如马群般奔腾的水” , 有的解为“九龙水” , 如黄瑞璧老人就作这样的解释 , 说“古鲁吉”有“九龙治水”的含义 。 这些解释皆从“古鲁吉”三字的谐音而来 。 “古鲁吉”流出黑龙潭 , 汇成玉河 , 在双石桥(又称玉河桥)处一分为三 , 形成西、中、东三条河流 , 继而又形成无数水流如经络纵横于古城 , 滋润着古城的生命 。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 , 亦是传统集市贸易中心 。 四条主要街道 , 由此向四面延伸 , 无数小街小巷又从这四条主街上岔出 , 流向四面八方 , 古城的大街小巷 , 全用红色角砾岩石铺成 , 经无数人年年月月步履走磨 , 光滑洁净 , 大雨过后 , 石呈五采斑纹 , 民间称其为“五花石” 。 条条街道临水盘旋萦徊 , 构成“古道、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居住环境和情调 , 人在街上行 , 常与流水相伴 , 人在睡梦中 , 静聆水声清韵 。 古城安静如水的岁月在这依山临水 , 纵横曲折的街道上流淌而过 。
祖父、父亲和我的邻居黄瑞璧老人对我讲过 , 古城的五花石街道 , 有不少是古城各地段的居民自己集资铺砌的 。 如我家所在的“告肯”街(民国时期叫“兴仁村” , 现叫五一街)的五花石街面 , 是在一九四五年重新铺的 , 当时这一地段的路因年深月久 , 已经坑洼不平 。 于是 , 由告肯街的一些年轻人发起集资修路的活动 , 我父亲当时才十一岁 , 因跟我祖父学了一些滇戏唱腔 , 伴相又好 , 同学赵耀刚也是一个喜欢唱戏的小学生 , 二人在古城颇有点艺名 , 于是 , 由大人组织 , 我父亲唱小生 , 赵耀刚扮花脸 , 一起登台演唱 , 竟博得满堂彩 , 募集到不少钱 。 居民们以种种方式筹集到资金 , 便把从当地豪绅习家到大石桥的五花石板路全部铺完 。 古城的一些富商也出资铺过五花石街面 。
推荐阅读
- 茶马古道的发展史
- 博采众方出自哪个著作 博采众方的著作
- 白领-喝茶也能“强身健体”
- 殷墟遗址 殷墟遗址介绍
- 茶马古道上惊心动魄的山水情歌
- 茶马古道的寺登街
- 三斤盒茶包装占两斤多,产品“瘦身”令即将
- 杭州一大学生设计精巧包装的茶叶抓人眼球
- 长春“聚乐茶馆”那斑驳朴实的茶叶历史
- 解读中国“茶马古道”的涵义与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