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街市情趣盎然 , 给古城增添了意味无穷的俗世乐趣 。 历史上 , 丽江古城是滇藏贸易的重镇和中印贸易的枢纽 。 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个远近闻名的集市 , 过去 , 四方街上的摊位都撑一顶很大的红油纸伞 , 从街西面的狮子山望下去 , 四方街在高原的蓝天下闪烁着一片夺目的红光 , 煞是好看 。
多年来 , 我的田野考察范围除了那高山大岭、莽原深峡 , 自然还包括那生我养我的古城小镇──丽江大研镇 。 但这种田野考察与浪迹山乡的考察又有区别 , 是一种重新踏上石板路 , 寻找逝去的旧梦 , 审视和发现尘封岁月中遗落的故事 , 感受新的阳光月色的精神回归之旅 。
我从多年的田野调研中得知 , 丽江古城最初是在日聚夕散的乡村露天集市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 。 纳西语称丽江叫“衣古堆” , 一般译为“江湾之地”;最初称丽江古城叫“衣古芝” , 意为“衣古地的集市”;有些金沙江沿岸的纳西人也称古城为“衣古”;而丽江坝区农村的居民则多称古城为“古奔” , 意思是“用背来的货物做生意之地” , 或认为是“粮仓之村” 。 从小时到现在 , 乡下农人都喊我们“巩本若” , 即“城里(男)人”之意;而在城里 , 我们“告肯”的男子则被称为“告肯若” , 女的称“告肯美” , 过去古城人都以这种居家所在地段来指称人 。 家住大石桥附近的人就是“阿溢灿若”(男)或“阿溢灿美”(美) 。
“衣古”过去也指现在位于古城北面象山之麓的“吉瓦村” , 这是个很清幽的村子 , 我有亲戚在这个村 , 多次去过此地 。 那里有很多泉水从大树和古岩下迸涌而出 , 形成一道道清流 , 因此汉语称这村为“清溪村” , 纳西人又称这儿的泉水为“神米吉” , 意为石榴水 , 是因为过去村中多石榴树 , 还是取其清溪流荡如石榴状 , 尚未知晓 。 此村附近形成了丽江古城最早的集市“衣古芝” , 古城的汉语名称在元代是“大叶场” , 明代称“大研厢”、清代称“大研里” , 民国称“大研镇” 。 “大研”一词 , 民间相传是因古城所在的台地因形似大砚台 , 城西南又有神圣的文笔山 , 著名的明代纳西土司木生白便取其巨笔大砚、文脉旺盛、地灵人杰之吉祥寓意而取古城之名曰“大砚” , 古音“砚”“研”相通 , 因此后来就写成了大研 。
明代是纳西族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 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 , 被视为“西南屏障”的木氏土司相当开明 , 不闭关自守 , 积极引进中原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 , 广交中原名士 , 从内地引进文、医、教育、建筑、开矿、艺术、工艺制作等方面的人才俊杰到丽江 。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一三八二年) , 在古城设“丽江军民府”府署 , 丽江古城很快成为纳西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木氏土司建筑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 如以石和木为材料建盖的3座大型牌坊、木家院、皈依堂、玉皇阁、三清殿、光碧楼、经堂、家庙、万卷书楼、玉音楼、议事厅等 。
推荐阅读
- 茶马古道的发展史
- 博采众方出自哪个著作 博采众方的著作
- 白领-喝茶也能“强身健体”
- 殷墟遗址 殷墟遗址介绍
- 茶马古道上惊心动魄的山水情歌
- 茶马古道的寺登街
- 三斤盒茶包装占两斤多,产品“瘦身”令即将
- 杭州一大学生设计精巧包装的茶叶抓人眼球
- 长春“聚乐茶馆”那斑驳朴实的茶叶历史
- 解读中国“茶马古道”的涵义与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