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代的饼茶与茶具( 二 )


2、煮茶用具:钹、交床:是大口锅, 用来煮水煎荼, 用生铁制成, 内光外粗, 耳呈方形 。 交床:是十字交叉的支架, 上有搁板, 中间剜个圆孔, 以便放锅 。
3、烤、碾、量茶用具:夹, 纸囊, 碾, 拂末, 罗合, 则六种 。
夹:用小青竹或铁铜制成, 长一尺二寸, 供烤炙茶叶时翻用 。 纸囊;用产于剡溪的剡滕纸双层缝制 。 用来贮烤好的荼, 可以“不泄其香”, 碾;用木制, 内圆外方, 里面放一个车轮状带轴的堕, 亦即碾轮, 能在圆槽来回转动 。 将炙烤过的饼荼碾成碎末 。 拂末:用羽毛做成, 清掸茶末 。 罗合:即罗筛, 罗用竹制成, 弯成圆形, 绷上细纱或绢 。 则:用贝、蛎、蛤的壳充当, 铜铁竹制成匙, 小箕之类, 供量茶用 。
4、水具:水方、漉水囊、瓢, 竹夹和熟盂等五种, 贮盛开水, 陶做瓷成, 可盛水二升 。 竹用木帛优, 长一尺, 两头包银, 用以搅水 。
5、盐具:鹾簋和揭鹾簋:放盐用的瓷制品, 圆形为主, 直径四寸, 也有盒形等 。 揭:竹制品, 取盐用、饮茶用.陆羽认为越瓷最好, 因越瓷为淡青色, 能与绿色的茶汤相映生辉 。 札:形似笔状, 供饮茶时调茶用 。
6、饮茶用品:碗和札 。 碗:瓷制品、饮茶用 。
7、清洁用具:涤方、滓方和巾 。 涤方:用木制成, 用盛放洗涤后的水 。 滓方:用木制成, 盛放茶滓 。 巾:粗绸制成, 长二尺, 做两块交替使用 。 用来擦干各种茶具 。 8、藏陈用具:畚、具列和都篮三种 。 畚:用白蒲草制成, 呈长方形, 用以盛放烹茶用的全部茶具, 便于携带 。
以上茶具, 饮茶时并非一一具备, 必要时, 可省略若干件.在唐代的茶具中, 还应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宮出土了成套的饮茶器具, 则为世人提供了唐代茶具的实物证据, 令人大开眼界, 叹为观止 。 这些茶具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宫廷系列茶具实物 。 这些大内茶器, 主要有三类:金银茶器、秘色瓷茶器、硫璃茶具等 。 在此我们不再一一介绍 。
各种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会不断发展, 推陈出新, 茶也不例外 。
唐人的饼茶到了宋代质量上又有很大提高 。 饮用方法也由原来的煎茶法改为点茶法 。 茶具也随点茶的流行而更新 。
自唐及宋, 饮茶风所日渐高涨, 特别是宋代宮廷禁苑和地方官吏, 文入学士的崇茶、尚茶、以品茶为雅的做法, 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 。 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著《茶录》、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 一个官居宰相, 一个贵为皇帝, 他们也参与茶事, 撰写茶书, 这在中国饮茶史上是仅见的 。 在这种氛围下, 终使茶叶成了举国之饮 。
不过宋人饮的仍然是饼茶、茶叶加工除了更加精细的外, 变化不大, 饮茶方法唐代的煎茶法被宋人摒弃, 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 更有趣的是宋人斗茶之风盛行 。 上至帝王将相, 骚人墨客 。 下至浮浪哥儿、市井细民, 都热衷于斗茶 。
斗茶, 又称“茗战”、“点茶”、“点试”, 即通过烹制、品尝茶叶, 比赛茶的质量和烹茶技艺 。 斗茶的操作过程大致有三, 即调膏 。 煎水和点茶 。
【唐宋时代的饼茶与茶具】调膏:就是将茶末放一茶盏中, 注入开水调成糊状, 如同膏油, 调膏前的茶盏, 必须要开水预热, 用注入沸水煎茶 。 所以宋人的煎茶, 并不煎茶只煎水, 实际上已经开了瀹茶的先声, 只不过比明朝以后的冲饮复杂得多, 仍属“煎茶”系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