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与潮汕文化

【工夫茶与潮汕文化】 孔子说 , 食不厌精 , 潮汕工夫茶正是这一理念的代表性饮食文化 。 潮汕工夫茶是中国茶艺的重要一系 , 是陆羽《茶经》中茶道精神的延伸 , 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 今天 , 工夫茶也已成为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 近期更被推为汕头的靓丽名片 。
潮汕地区的品茶习俗成为中国工夫茶的代表并非偶然 , 这是古老的潮汕文化积淀的结晶 , 体现了潮汕“海滨邹鲁”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 工夫茶礼充满了儒家的伦理精神 , 工夫茶符合中国主流文化的传统习惯 。 工夫 , 在潮汕话中是做事讲究、精致、一丝不苟的意思 。 工夫茶对选茗、择水、置具、烹煮、品茗等各个环节都非常讲究 , 有一套文化味极浓的程式 , 如翁辉东的《潮州茶经·工夫茶》对此就有过详细描写:“洒茶既毕 , 乘热人各一杯饮之 。 杯缘接唇 , 杯面迎鼻香味齐到 , 一啜而尽三嗅其杯 。 ”作家梁实秋更是以生花之笔 , 在其《雅舍小品》中有过十分生动的描写 , 谓旅居青岛时 , 曾与一澄海朋友相偕走访某潮籍巨商 , 于肆后密室饮工夫茶 , 有小童专司炉火 , 茶具小如玩具 , 多喝铁观音、大红袍 。 炉火与茶具相距必以七步为度 , 沸水方合标准 。 举小盅饮毕 , 不能立即放回 , 必须猛嗅其香方可 。 以上记载可见 , 工夫茶的工夫了 。 工夫茶原本清高儒雅 , 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以及有闲阶层精致细腻生活的文化体现 ,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如此记载说:“杯小如胡桃 , 壶小如香椽 。 每斟无一两 , 上口不忍遽咽 。 先咽其香 , 再试其味 , 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 果然清香扑鼻 , 舌有余甘 。 一杯以后 , 再试一杯 , 令人释燥平矜 , 怡情悦性 。 ”当代著名漫画家方成 , 画有《工夫茶图》 , 并题诗一首云:“此间饮茶讲功夫 , 大把茶叶塞满壶 。 初尝味道有点苦 , 苦尽甘来好舒服 。 ”可谓写尽了潮汕工夫茶的款款妙韵 。 潮人儒雅的性格和中国主流文化的精神不谋而合 , 工夫茶在潮汕的发展 , 充分体现了潮人高雅的审美情趣 , 也形象地传达了潮人精英文化的价值取向 。 而从潮人对工夫茶细微程式的专注中 , 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潮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 以及灵活、细致、工巧、谦让、聪慧、刻苦、精于经营的文化性格 。
潮汕工夫茶之从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以及有闲阶层向民间普及 , 是在清代中后期至民国间 , 它逐渐成为人们趋附奢华、讲究排场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 , 并且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本土化大众生活艺术 , 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就写道:“潮人习俗风雅 , 举止高超 , 无论嘉会盛宴 , 闲处家居 , 商店工场 , 下至街边路侧 , 豆棚瓜下 , 每于百忙之中 , 抑或闲情志 , 无不代此泥炉砂铫 , 擎杯提壶 , 长斟短酌 , 以度此快乐人生 。 ”可见 , 此时工夫茶已完全融进了潮汕民众的日常生活 , 其行为方式也渗透到潮人的文化习俗中 , 而“坐书斋哈烧茶(喝热茶)”、“茶铺多过米铺”、“无茶色”、“人走茶凉”、“假力(勤)洗茶渣”等等俗谚 , 不亦正从语言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