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马无法适应青藏高原 , 西来的马帮 , 在打箭炉转运牦牛驮 , 或就地茶马贸易 , 打箭炉成为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交通枢纽 。 据史书记载 , 清乾隆年间 , 仅在打箭炉改包转口的南路边茶 , 每年超过1200万斤 。
身临其境 , 你能够想象到当年的打箭炉 , 物积如山 , 商旅如云 , 人声鼎沸的场面 。
打箭炉为汉藏过渡区 , 这里的藏民称康巴人 , 藏语“大地之子”之意 , 大多身材魁梧 , 相貌堂堂 , 传说是格萨尔王的后代 。 陪同的翻译 , 正是一位虔诚向佛、积善积德、开朗好爽的康巴汉子 。
打箭炉的锅庄 , 把茶马古道的商旅文化 , 演绎到浪漫境界 , 也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浪漫情致 。
锅庄 , 三个石头架在火塘支锅代灶 , 即“支锅之桩” 。 打箭炉原为荒蛮之地 , 商人来到这里 , 自搭帐蓬 , 支锅庄 , 烧水煮饭 。 在锅庄边喝茶饮酒 , 绕锅庄翩翩起舞 , 以派遣劳苦 , 成为世风 。
(康巴锅庄舞)明中叶后 , 明正土司的大小管家在司职时 , 一些人先是以家招待 , 后是以家为店 , 接待客商 。 很快 , 打箭炉出现了由美丽大方、聪慧能干女主人操持的锅庄 。 在川藏古道口传里 , 锅庄又叫“阿佳卡巴” , 即“住着美丽能干、能说会道女主人的地方” 。 锅庄渐渐集旅店、商栈、牙行、钱庄为一体 , 汉藏客商的交易 , 大多在锅庄进行 。
在清代中叶汉藏贸易的鼎盛时期 , 康定城有48家锅庄 。 其中最大的包家锅庄 , 好年景 , 年交易额达80万大洋 。
如今的锅庄 , 成为欢快自然、轻盈飘逸的藏族男女群舞 。 在当地人士安排下 , 我们一行人见识了锅庄的韵味 , 感悟到藏族兄弟姐妹的朴质和善的人性,和浪漫纯真的风情 。
越野吉普开出几十公里 , 来到一个康巴人族聚的村庄 。 走进一家又一家雕梁画栋的藏式石木楼 , 我们看到的是富庶、美满、和乐、知足、感恩、热情和风情 。
踏进村边木楼 , 热情美丽的女主人 , 和她那纯情美丽的妹妹们 , 让我们留住了脚步 。
现实中的藏族姑娘 , 美丽、纯洁、善良、大方而热情 。 女主人是27岁的少妇 , 精明能干 , 魅力四射;4个16~24岁的妹妹 , 如花似画 , 青春含情 。 喝着端上的酥油茶 , 听着女主人用不大标准的四川汉话 , 讲述她们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 , 打破人民公社大锅饭 , 家家户户分到几十头牛羊 。 藏民以蓄牛羊为财富象征 , 经过这些年放牧 , 她家有牛50多头 , 羊300多只 。 跟以前比 , 日子好得一个天上 , 一个地下 。 可惜运输困难 , 1头牛才卖300多元钱 , 1只羊才几十元 。 听说在成都 , 1头牛能卖上千呢!
我心算一下:她家牛羊总值3万多!在那个万元户稀罕的年代 , 我工资一月才70多;那差不多是我一辈子所得 。 一路调查走来 , 比她家富裕的有的是!难怪藏族兄弟要真心诚意“感谢党的政策好”了 。
这酥油茶 , 越喝越有滋味!
康巴人 , 是一个优秀的种族 , 康巴少女 , 是美丽、魅力、动人的姑娘 。 大概是游牧民族财富随身的习俗吧 , 藏族姑娘的服饰 , 真让人大开眼界 。 缀着猫眼、红宝石和绿松石的长长项链 , 流光四溢;宽厚结实的银腰带 , 镶嵌着和阗玉、鸡血石、田黄石 , 千金难求 , 那是她们祖辈的留传 , 有幸逃过了“文革”劫难 。 尤其是美丽的三妹 , 项链垂胸、腰带束身的婀娜身姿从身边飘过 , 带来一阵阵淡淡的处女之香 , 令人神思睱往……茶美歌美人更美 , 佳茗须得美人炊!美丽的三妹 , 是茶马古道上 , 一道最美最靓的风景线!
推荐阅读
- 六品茶道:情于茶
- 六品茶道:计于茶
- iDS联网数字标牌管理系统怎么上传图片与视频
- 微信怎么设置拒绝接受绝地求生邀请上线信息
- 小米手机怎么将垃圾清理放到桌面上
- 如何解决“您即将被注销”Windows上的错误?
- 林蛇吃什么
- 抖音上扫100元飞出凤凰怎么弄 怎么看真假钱
- 上大学要不要迁户口攻略
- 电影票网上如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