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茶艺香飘世界( 三 )


可见 , 茶艺确实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它甚至直到今天还对中国茶叶加工产生深远影响 。 由于茶艺的发达 , 历代茶人对茶叶的要求精益求精 , 导致名优特茶生产高度发达 , 制作力求精美 , 采摘越来越早 , 不但讲究香气、滋味、而且追求色鲜和形美 , 因而只能用手工采摘炒制 , 很难使用机器 , 致使中国今天的茶叶生产不容易迅速实现机械化 。 外国虽然也没有很多人喝茶 , 但是他们只是将它当作一种饮料 , 尽管也讲究茶的滋味、香气和颜色 , 却并不注意茶叶的外形 , 更不会去追求什么茶叶形态之自然之美 。 他们可以用红碎茶和绿碎茶生产袋泡茶泡饮 , 不象我们那么讲究品茶艺术 , 不追求什么明前茶和雨前茶 , 不知道什么旗枪、雀舌、鸟嘴之类 , 也不在乎什么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美名 。 所以他们的茶园和茶厂里可以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实现机械化的采摘和加工茶叶 。 这是至今中国茶叶生产总量和出口量都不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一个重要原因 。
二、中国茶艺外传的两个方向、两种遭遇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 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茶叶和饮茶方式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 。 其中又以饮茶方式(茶艺)的传播最为重要 。
中国茶艺的外传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东传邻国朝鲜、日本 , 一是西传欧美 。
东传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 , 中国和朝鲜、日本当时都同处在分封建社会时代 , 都属于农耕文化 , 而中国的文化水平有处于高级阶段 , 因此为这两个邻国所全盘接受 , 其中又以日本最为突出 。 最早是永忠、空海、最澄和尚将中国唐代的煮茶方式传回日本 , 并且在天皇面前献茶 , 很快就在官僚贵族上层社会推广开来 , 宋元时期 , 日本的荣西和圆尔辩圆等僧人又将中国佛教寺庙中的茶事活动引进日本 , 后来在明清时期在千利休等人的手上形成了高度成熟的茶道艺术 。 宋元时期中国的盛行的是点茶方式 , 是用蒸清茶粉冲点击拂泡沫后再饮用 , 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废弃点茶方式改用散茶冲泡 , 但千利休推行的茶道仍然继承宋元的点茶技艺 , 直到今天 , 日本的茶道主流“抹茶道”也还是沿用这种古老的点茶方式 。
茶叶西传的时间要晚得多,直到16世纪才通过葡萄牙人传播到欧洲,然后传入英、法等国 。 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得差异 , 历史背景的不同 , 西方人只将茶叶当做保健的饮料 , 并没有接受中国的茶文化 。 他们主要是接受红茶 , 最早是将茶叶放在咖啡店出售 , 并且还是像喝咖啡那样加糖加牛奶 , 以致至今国际茶叶市场上还是以红茶为主导 。 他们并没像中国茶人们那样追求色香味形和诗化的意境 , 更不会去追求茶叶的自然形态美 , 所以他们只需进口一些中低档的红碎茶或绿碎茶 , 至今只盛行袋泡茶的方式 , 而没有接受中国的泡茶技艺 。 个中原因之一,是当中国茶叶在西方流行之时 , 欧洲已经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 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有自己成熟的文化形态 , 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 因此不容易接受距离遥远、为他们所陌生的东方社会的生活方式 , 从而也使他们至今一直停留在饮茶阶段,没有进入品茶的高级阶段 。
由此可见 , 不管是东方日本还是西欧的英国 , 他们都没有与时俱进地跟随中国茶艺的时代步伐前进 , 而是停留在相对滞后的阶段 。 日本停留在宋元时期地“点茶茶艺”(用蒸青茶粉冲点击拂)阶段 。 英国地所谓红茶文化,加糖加牛奶,也是我国古已有之地调饮方式 , 只是将茶作为一种饮料而已 , 他们使用地袋泡茶方式,虽是工业化的产物 , 使用的原料却是红碎茶,没有什么文化内涵 , 就品茗艺术的角度而言,并不是一种进步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