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成为生活禅的一个部分,构成了“生活禅”的本质要素 。 并由此而形成顺乎自然的生活禅的“禅道自然”观 。 茶提升了禅的品味、意味与美学境界 。
在茶与禅历史过程中,茶助禅风,禅风助茶,相儒以沫,互动共进;最后,它们结为一体:茶禅一味 。
以上结论式的提示,让我们看到一个茶禅关系的总体概貌 。 然而我总在问自己,相对于禅的茶,为什么独独是茶,而不是别的什么,介入了禅的精神内里?为什么它与禅结合得如此得体?其奥妙在禅?在茶?还是介乎两者之间?或者只要偶然的碰撞?
二
天然的亲和力,确然如此,正是天然的亲和力造就了二者的相对关系;而这种极为对应和谐的关系,则开拓了一片禅的精神生活的新空间 。 就象给出一个恰当的支点,可以撬起地球那样,一个纯然的基点——天然亲和力,打造了整个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概貌 。 这似乎有点奇异,但却半点不假 。 事实上,奇异感正是我们探讨任何事物的起点 。
天然亲和力来自茶性与人性相通的一面:静、定、清、雅、淡 。 具有宗教气质的文人们往往看重它,而禅则进一步通其性,一其味,入其诗,用其偈,悟其理;尽管这其中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茶之为物,亦是从药用特性开始的,而酿就它的这一历程,正好表征了它从“天然物”到/意识物”到/精神物”的一种文化自觉 。
当菩提达摩把禅从印度引入中国时,禅与茶并未取得一种自觉的对应状态 。 那时,禅家视茶为提神醒脑之物,别无他途 。
渐渐地,禅宗的大师们在充分理解了茶性的内在特征以后,他们惊讶于茶的特性竟可利用精神交流与沟通之中,而且效果是如此地奇特,因为它本来就贴切于禅家的日常生活之中,本来就通于禅性 。 佛之教便是茶之本意 。 于是赵州和尚那极其著名的“吃茶去”的故事就发生了 。
历代禅宗与文人几乎把赵州和尚“吃茶去”的禅林典故用滥,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 这当然有他们的理由,最深层的理由当然在禅宗的精神层面,他们是在文化意义来夸赞赵州和尚的,然而他们却是在旧有的思维习惯上进行评价的 。
然而我们却轻易地让另一真理在我们手边悄悄滑溜掉了 。 这就是生活方式中一种新的内容、新的意味、新的内涵建立时,一种新的思维视角也随之出现了 。 就象一种新制度一样,当它进入人本身的活动方式而成为人的生活要素时,人们期待的是一种新的空间的开拓,精神的满足 。
茶正是这样,在唐代它已完全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而禅宗极盛的这一时期,相对于禅的茶更是不可或缺——禅不离茶 。 从百丈引领僧众种茶并订立百丈清规的极佳一例中,我们已然确知,唐代和尚们自种自制茶叶,已是普遍之事;而寺院茶礼作为禅家茶道,已融入寺院生活的正式仪轨 。 这种茶礼的秩序安排极为周详,有专职人员,且有严格等级,有固定程式,又有繁密的具体规定 。 唐代,相对于禅的茶,已异乎寻常地兴盛起来 。 正是在这种日常化的过程中,禅宗运用其高妙的创造性智慧,使茶的哲理化逐步出现 。
观念悄悄地“渗入”制度,变为习惯,习惯又构建了思维的方式 。 茶与禅的天然亲和力,一旦作为一种意念渗入生活方式中,必将成为禅的哲学内涵 。
天然亲和力使茶道纳于禅的普遍意义之中,这决非夸张 。 尽管这种亲和力对儒、道二家似亦别无二致,但对禅佛来说,其意义甚于儒、道,它把茶的意蕴涵括于自身 。
推荐阅读
- 徐州-林芝老师的免费专题茶道讲座,有机茶叶
- 怎么知道一张图片风景是哪个地方的风景
- 厉安全庐山谷 世界著名的春天,隔夜茶可以喝吗
- 玻璃上的双面胶清除小妙招
- 女生怎样提升自己的气质
- 母狗生了小狗奶结块的征兆和解决方法
- 凉拌菜的调味油简单制作方法
- 怎么使用草木灰养花
- 世界上的猫猫一共有多少个品种?
- 布偶猫七八个月有多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