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十大名茶将成为时尚文化的风向标,大益普洱茶( 二 )


回归高雅,衬托文明世博的象征

【博览会十大名茶将成为时尚文化的风向标,大益普洱茶】早在1850年,中国茶叶就已经出现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世博会上 。 这在《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中已有记载(威廉·克罗兄弟出版社 1陈罐西式茶货铺852年版) 。 1867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当政的清政府还派出三名中国茶艺小姐(中国嘉德2009秋季拍卖会上亮相的其中一张三位茶艺小姐合影照片)参加世博会 。 再以后,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等多届世博会上都不乏有中国茶叶的身影,有一些茶叶甚至奖项在握 。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国力不够强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茶始终无法“抱团”出征世博会,往往都是“小猫两三只”上场“单打独斗”,大部分情况下是以商品的身份出现,远无法透过中国茶来体现出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底蕴 。 这对于中国五千年的茶文化和有着150年历史的世博会来说,不得不成为一个巨大的遗憾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却与往届不同,尤其在联合国馆中,由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组建的中国茶叶国家队抱团出征世博会,并以中国茶文化特有的“和”文化思想,以及“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茶道精神,结合中国茶艺文化气质,打造具有高雅、时尚生活内涵的品茶文化,又以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组合包装成为“Chinese Tea”核心茶礼,通过实物展示、茶艺表演、茶文化论坛和举办“世界和谐茶会”,与联合国馆的相关活动进行串联,使联合国馆里处处弥漫着中国茶香,使各个国际组织在举行相关活动时,形成亲切温馨的活动空间,创造更加和谐的活动氛围,让国内外与会嘉宾们不仅能够看到中国茶,品到中国茶,闻到中国茶,更能透过中国茶香感受到中国茶的魅力所在 。 此外,在联合国馆内,除了中国茶专用的100平方米展区外,将有“中国世博茶仙子”,以“客来敬茶”的演示方式,用中国人特有的以茶待客之道,礼敬各位宾朋 。

坚守品质,引领中国名茶高尚的发展方向

中国茶缺什么?或许很少有人会思考这一命题 。 但对于中国世博十大名茶而言,能成为“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这一不可复制的和难以得到得荣誉,考虑的绝不是简单一句“重在参与世博”之言,而是如何让中国茶文化和中国茶通过联合国馆的显尊地位的“桥梁”作用,辐射其它的世界性组织,使中国茶更有张扬力和吸引力,以及如何通过联合国馆这一不可多得的平台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 。 毕竟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还远远落后于“日本茶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

抛开茶文化概念,就中国茶叶自身而言,曾有外国人说,中国高档茶叶太多,可世界上大多数人喝茶,依然是英国“立顿”系列茶占据世界茶饮的主导地位 。 按照中国人品茶之要求,以中国传统历史名茶讲究“色、香、味、形”四要素,立顿袋泡茶根本无从谈起,和中国茶相比,不在一条起跑线上,更不在一个档次上 。

此言不虚,许多外国人只知“饮”茶而不知“品”茶,而中国人已从“饮”走进“品”的时代,尤其是中国文人雅士对茶的“品味”和“品位”有着严格的要求 。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立顿”因“品牌”而有市场,而中国高端茶既无品牌也无市场,原因是中国茶有着太多的“地域保护”以及过度注重品茶的品味与品质 。

中国茶叶国家队深谙此道 。 想要做大做强中国茶产业,仅靠一家之力是无法完成走向国际市场的愿望,即便中国茶在过多的“地域保护”之下,也只有十个手指握成拳头才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 。 但,我们难就难在传统与时尚的对决,既不可“颠覆”传统,也不可“破坏”传统,中国茶“转型”需要阵痛 。 绿茶可先行一步,功夫茶呢?还是要以冲泡程序按部就班 。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外国人回归或重新认识、理解和注重到中国人“品”茶的要义中来 。 也就是从简单的“饮”回到真正的“品” 。 这需要时间,更需要上海世博会这样的国际平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