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金融理财师:多数人误认为理财就是为了赚钱

开场白“爱生活 , 爱理财 , 更爱天涯”在线金融理财师 , 您身边的理财专家 。
十年 , 多数人的理财经历发生了巨大变化 , 从对理财的一无所知 , 到漫无目的地买基金买股票瞎理财 , 再到今天理了十年的财却不赚钱 。 理财狂潮过后 , 心灰意冷的人们赎回基金 , 卖出股票 , 离开伤心地 。 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无论“你不理财 , 财不理你”这句话是谁说的 , 的确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砸出了动静 。 2007年中国股市的爆发 , 国人迎来了疯狂的理财年 。 陈丹青在2009年出版的《荒废集》里说 , 股票、拍卖 , 在美国是一小撮人的话题 , 而中国市民街头巷尾谈股票 。
如今理了十年财的朋友 , 有哪位真正理明白“财”了?
回首十年 , 更多朋友将“财”放在第一位 , 误认为理财就是为了赚钱 , 把“理”抛到了脑后 。 理财十年 , 不少人没有赚到钱 , 还损失了本金 。 理了十年的财 , 又开始迷茫了 。
从刚理财到很受伤
2003年熟悉基金、理财产品的人恐怕凤毛麟角 , “理财”一词在国内也相当陌生 。 然而自2006年 , 受牛市助推 , 先期买基金炒股票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 炒股买基金有意无意地成为理财的代名词 。 此后 , 随着基金公司扩容、基金产品的暴增 , 银行成为基金产品的最大代销商 。 购买客户经理推荐的基金产品 , 是多数人踏出理财的第一步 。
在圈内小有名气的画家徐博士 , 因喜爱绘画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 经过十几年的精心习作 , 成就了个人事业 , 也淘到人生第一桶金 , 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依靠双手富起来的人 。 迁居香港后 , 积累的财富基本上存储在香港瑞士银行 。
2005年年底 ,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 , 创历史新高 。 高额的储蓄存款说明如今中国人有钱了 。 就在这一年结束后 , 和内地一样 , 香港也掀起了一波“理财潮” 。 作为UBS的VIP客户 , 徐博士自然是客户经理追逐的对象 。
和内地不同的是 , 香港的金融市场产品众多 , 金融衍生品达1000多种 , 对理财完全没有概念的徐博士 , 根本分不清各类理财产品的区别和风险等级 。
在全民理财热浪的齐袭下 , 加之对跨国银行的信任 , 徐博士禁不住客户经理的游说 , 2006年 , 她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理财产品 。
“当时把钱全部存进UBS , 就是对UBS的信任 , 全球著名跨国银行 , 怎么说推荐的产品也不会亏吧 。 ”
徐博士万万没有想到 , 买入的第一只理财产品 , 会给她今后的生活带来巨大阴影 。 2008年 , 她买入的理财产品最高亏损达70% 。 “当时客户经理只说可获得25%的收益 , 并没有提示风险啊!”
2011年 , 徐博士无法忍受持续的亏损对身心的煎熬 , 最终选择止损50%卖掉手中的理财产品 。 这时的徐博士已经对理财产品失望殆尽 , “作为知名的大银行推荐的产品 , 对我造成如此大的损失 , 怎么还能让人信任?”
与徐博士有同样“惨痛”经历的人大有人在 , 最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宋文洲了 。 这场惹人瞩目的官司让很多人知道 , 宋文洲在2008年花了1亿元购买的渣打银行四款产品 , 随后因为各种原因 , 巨亏了5000多万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