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经常被转移到《五灯会元》第20卷的代码中 。 禅师隐说:“佛祖在六月初醒,转四真法轮,和尚先悟 。 ”法轮指的是法,法在日常生活琐事中 。 洗杯时,把杯转到眼前,心中动了佛法 。 洗杯子的目的是让杯子干净无尘 。 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为了修心
洁净无尘 。 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
6.烫壶:香汤浴佛
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 。 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太子象(即释迦牟尼佛像) 。 我们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
7.赏茶:佛祖拈花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 。 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 我们借助“佛祖拈花“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 。
8.投茶:菩萨入狱
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 据佛典记载,为了救度众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萨表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中只要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 。 “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在这里茶性与佛理是相通的 。
9.冲水:漫天法雨
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顶“,由迷达悟 。 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浴春风,心萌善念 。
10.洗茶:万流归宗
五台山著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
一尘不染清静地,
万善同归般若门 。
茶本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尘不染 。 佛教传到中国后,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神各门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之门 。 般若是梵语音译词,即无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 。
11.泡茶:涵盖乾坤
涵盖乾坤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八 。 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 。 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 。
12.分茶:偃溪水声
“偃溪水声“典出于《景德传灯录》卷十八 。 据载有人问师备禅:“学人初入禅林,请大师指点门径 。 “师备禅师说:“你听到偃溪水声了﹖“来人答:“听到 。 “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 。 “禅茶茶艺讲究: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细听偃溪水声 。 斟茶之声亦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
13.敬茶:普渡众生
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 。 “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陲 。 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 。 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 。 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使客人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称之为“普渡众生“ 。
14.闻香:五气朝元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五气朝元即做深呼吸,尽量多吸入茶的香气,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反复数次,这样有益于健康 。
15.观色:曹溪观水
曹溪是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唐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此后曹溪被历代禅者视为禅宗祖庭 。 曹溪水喻指禅法 。 《密庵语录》载:“凭听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内苑春 。 “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暗喻要从深层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时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长“(《塔铭?九卷》) 。
推荐阅读
- 论湖南茶文化的历史地位,普洱茶市场价
- 牛蒡茶的功效,普洱茶的功效
- 生熟普洱茶的功效,魁猴
- 茶艺始于泡茶,红茶女生
- 普洱茶艺术中的礼仪,乌龙茶的功效
- 茶遇到女人会怎样?,普洱茶饼
- 上小旗 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中国茶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普洱茶属于
- 研究表明 白茶具有保健和美容作用,茶艺礼仪
- 普洱茶与甜品的关系,唐韵茶坊
- 老爸喝了2个月普洱得了胃癌 普洱茶的冲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