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囤货的时候别忘了它——中国罐头图鉴( 二 )


罐头不分土和洋
只要好吃 , 就是一枚好罐头罐头的正式登场 , 大概要追溯到十八世纪 。 拿破仑征战欧洲时 , 广发悬赏以求解决军粮储藏问题;之后 , 法国人和英国人先后发明了用玻璃和金属容器 , 盛装熟食后再抽空的办法 , 便是现代罐头的雏形 。
罐头 , 军用技术民用化的典范之一 。 图 / 视觉中国
从此 , 罐头以其储存经久、即开即食、便携卫生的耀眼光环 , 一度深得人心 , 以食品中的新生宠儿成为了“宝藏”食品 。
北戴河“军工”罐头 , 能量界的佼佼者不同于市面上拉环罐头五花八门的包装 , 河北的吃货们 , 自小多是对秦皇岛生产的北戴河牌罐头颇感青睐 。


朴实无华的包装 , 最经得起考验 。图 / 网络
北戴河罐头的前身 , 是特供部队的军工罐头 , 生产最初延用无拉环的密封方式;对于纯正吃货而言 , 只有先小心翼翼地开启一个洞 , 再用工具将盖子整体撬起 , 才具备了吃罐头的仪式感 。 这种开启方式 , 也正是军工罐头“血统纯正”的标志 。


今天 , 罐头也是一种方便食品 。图 / 图虫·创意摄影 / Salmassara
一罐满满当当的高能量肉食 , 无疑是北戴河罐头的招牌菜 。 对于保卫边疆的英雄将士们来说 , 是保证体力的根本 , 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 。 肥瘦相间的红烧扣肉和蹄髈、大块结实的牛肉、酱味醇香的狮子头……放在今日 , 依旧能一举俘获肉食主义者的芳心 。

红烧牛肉罐头 , 颜值也可以很高 。图 / 图虫·创意摄影 / Vkuslandia
上海梅林 , 不只是“洋”血统论起罐头的商用基因 , 上海最有发言权 。 早在20世纪初 , 上海泰康食品公司便率先从海外引进罐头 , 其中就有海派西餐使用的进口番茄沙司 。 它价格昂贵但销量走俏 , 让股东们逐渐生出仿制的想法 。

曾几何时 , 中国人无法生产商用番茄酱 , 直到上海人填补了这片空白 。 图 / 图虫·创意摄影 / lenyvavsha
事实证明 , 采用江浙番茄的国产“番茄沙司” , 色泽红润、口感浓郁 , 丝毫不逊于进口货 。 罗宋汤、炸猪排、茄汁焗豆 , 也随着番茄酱的国产化 , 随势进入上海普通市民的生活 , 更改进了传统菜色 。

圈粉无数的梅林沙丁鱼罐头 , 配白粥神器 。 摄影 / 烁星
烤麸 , 是江浙一带特有的名菜 。 将面筋发酵蒸熟切成块 , 再用油煎香 , 与焯水后的笋片、木耳、黄花菜和花生 , 一同入汤水煮收汁 。 此时 , 松软弹糯呈多孔海绵状的烤麸 , 吸足了汤汁的咸香甜蜜 , 搭乘上罐头快车 , 走进天南海北的千家万户 。


多孔的烤麸 , 浸透在鲜甜的汤汁中 。 上图摄影 / 烁星;下图 / 图虫·创意
最喜人的江南小菜油焖笋 , 也一头扎进了罐头的怀里 。 谨遵时令出产的白胖小子 , 浑身挂满了油酱姿色 , 清甜香脆的味道 , 不再只是短暂春冬的专属 。
50年代后 , 泰康食品公司进行公私合营 , 成立了如今家喻户晓的罐头品牌——梅林 。

没有人能拒绝煎午餐肉的香气 。图 / 视觉中国
梅林和午餐肉是CP , 许多人买罐头时 , 总会先拿一罐午餐肉 。 这种肉罐头可片可丁、可煎可炒、可涮可汤 , 不论一日三餐还是小零食 , 午餐肉总能以粉嫩身形混迹其间 。 实在懒了 , 只需拿根铁勺 , 就能来一顿午餐肉奢华独享大餐 。

别忘了 , 午餐肉和毛血旺、麻辣火锅更配哦 。图 / 视觉中国
广东鹰金钱 , “下南洋”的家乡味上海梅林 , 是罐头国产化的骄傲;广东人的罐头里 , 装的还有梦想和远方 。 19世纪 , 广东人掀起“下南洋”的打工热潮 , 远在异国他乡时 , 一口家乡的鲮鱼味 , 就成了许多“洋漂”的渴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