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身:盏形杯容易将茶喝完 , 碗形杯必须抬头才能将茶喝光 , 鼓形杯必须仰起头来才能将茶喝光 。 盏形杯由于茶汤的深度由四周逐渐向中心增加 , 茶汤的颜色产生节奏性的变化 。 为了「鉴赏」茶汤的颜色 , 如果能与国际评茶标准杯相配合 , 小形杯茶汤有效容量的深度 , 尽量保持在二.五公分 , 这样在茶汤的比较上比较方便 。
杯色:杯子内侧如果是白色或浅色 , 较能看出茶汤的颜色 。 就公平与客观而言 , 纯白色最能呈现茶汤的颜色 , 就加强茶汤视觉效果而言 , 那就要因茶的种类而定 , 如炒青绿茶 , 青瓷有助于「黄中带绿」的效果 , 如蒸青绿茶的茶粉 , 天目釉色让它看来可口些 , (纯白色的杯子使它看来如一碗绿色的广告颜料) , 如重发酵的白毫鸟龙 , 牙白色的杯子让「橘红色」的茶汤显得更娇柔可口 。
大小:小壶茶的杯子都在30~50cc之间(指容积 , 适当容茶量要少些) , 小于20cc就会看来很小 , 大于60cc就会看来太大 。 这种小壶茶一般一次都会泡上三五道以上 , 而且浓度偏高些 , 所以一次茶会的喝茶量也够了 。 属于大茶壶的杯子 , 一般在150cc左右 , 这种茶一般泡得比较淡 , 一次也只喝上二道左右 。
杯数:一般使用上 , 六杯是颇为适当的数量 , 一般客人数都在六人以下 , 万一打破一个 , 也还有五个杯子可用 。 有些地方习惯一壶配五杯 。 壶的大小就因杯子的大小与数量而定 , 经常以二杯壶、四杯壶、六杯壶称之 。 壶的大小要比杯子的「适当容积」大一些 , 因为茶叶会占去部份空间 , 冲泡的数次愈多 , 所占去的空间愈大 。 小壶茶的用茶量都在半壶 左右 , 数泡后 , 茶叶会占掉30%的空间;大壶茶的茶量用得少 , 茶叶占 去的空间考虑20%就够了 。 但必须增加的茶壶容积不必那么多 , 小壶 20%、大壶10%就可以 , 因为泡到后来 , 茶汤如果不够 , 每杯可以少倒一点 , 这也合乎喝茶的生理需求 , 而且免得第一、第二泡汤量太多 。
杯 托 1. 高度:杯托可设计成盘式、碗式、船式或高台式 , 其高度应方便从桌面上端取 。 高台式不用说 , 其它形式的杯托 , 托缘距离桌面应有一.五公分以上才好 。
2. 稳度:杯子放在托上 , 客人持托取杯时 , 杯子要能安稳地固着在杯托上 , 如果是光滑的托面 , 取杯的动作快些时 , 杯子容易在托上打滑 , 甚至翻倒 。 为避免这种现象 , 杯托中间有个凹槽或圈足 , 甚至设计成杯状体 , 套住杯底 , (茶盏经常使用这种杯托) 。
3. 黏着:杯托的制作应预防杯子黏住杯托 , 取杯喝茶时 , 杯托随杯子黏了起来 , 稍一晃动就掉了下去 , 不是发生巨大声响就是摔破了杯托 。 这可能是杯底有水滴 , 造成黏着的现象 , 也可能杯子的热度造成了杯底与杯托间减压的关系 。 减少两者间的密合度可以克服这项问题 。 茶 盅 1. 形制:茶盅与茶壶配对成组 , 相辅相成 , 设计上应一主一副 , 若太一致 , 不易协调 。
2. 容量:茶盅的容量应该能让茶壶一次将茶倒光 , 否则失掉茶盅的功能 , 比壶少掉一成的容积是可以的 , 因为壶内还放茶 , 但与壶一样大较为保险 。 有人将茶盅设计得比壶大 , 甚至于大到可容两壶量 , 这样当人多时 , 可以泡两道供应一次茶;如果茶盅只是一壶半的容量 , 在壶大人少时 , 第一泡茶汤供应不完 , 可加上第二泡后再供应二次 , 也就是泡二壶茶供应三次 。 所以说 , 茶盅有调节供茶量的功能 。
3. 滤渣:如果茶壶的滤渣功能不是很好 , 这时茶盅要补充这项功能 , 可以在盅中加上一个高密度的滤网 , 将茶汤滤得干干净净 。
推荐阅读
- 百合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泡沫绿茶
- 丁香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地栽和盆栽的养法
- 智齿疼痛怎么办
- 中医教你如何排出肝脏中的垃圾
- 痛经的缓解方法
- 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荨麻疹怎么根治?
- 胃疼了,如何缓解?
- 车厘子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
- 头发早白怎么办?不起眼的它们竟可防头发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