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茶具的机能要求

茶 壶 1. 壶口:为便于置茶入壶 , 以及泡完茶后的去渣 , 壶口不能太小 , 尤其遇到较为膨松的茶叶 , 置茶颇为不易 。 如果是崁盖式的壶式 , 堰圈部分不能在壶口内侧形成凸起的一圈 , 否则去渣、涮壶时 , 茶渣容易卡在上面 , 清壶的水也积在上面而不易从壶口倒干 , 这种现象在注浆成形的壶较为严重 。 2. 水孔:单孔壶容易使茶叶冲入「流」内而造成堵塞 , 尤其是壶流与壶身一体注浆成形 , 水孔成为喇叭状 , 堵塞的情形最为严重 。 网状水孔可以克服这项缺点 , 但没有蜂巢式水孔来得好 , 因为茶叶开后成柔软的片状 , 很容易贴在网孔上 。 网状或蜂巢式的水孔都要挖得细、挖得密 , 细者可以滤掉茶角 , 密者使水量足以供应壶嘴的外流 。 但是陶瓷材料的水孔过滤效果总无法滤掉茶末 , 为使茶汤非常清澈 , 只有加上金属滤网 , 然而如何安装 , 如何易于清洗 , 是有待克服的问题 。
3. 壶嘴:出水顺畅 , 水柱不打滚、不分叉 。 流量要适中 , 太急太猛显得粗糙 , 太细太慢又叫人不耐烦 , 而且原本控制好的茶汤浓度 , 由于出水太慢又变得太浓了 。 断水是壶嘴很重要的机能要求 , 也就是倒完茶 , 不会有余水沿「壶流」外壁滴到桌面 。
4. 壶把:操作的方便性上 , 侧提壶与飞天壶优于提梁壶 , 提梁壶的提梁高度、宽度(壶口部份)必须特意加大 , 否则有碍置茶与去渣 。 壶把要适手 , 而且容易将壶提起 。 侧提壶的壶把与茶壶重心垂直线所形成的角度要小于45 , 否则不容易掌握壶的重心 。 一般所说的「壶把」、「壶口」、「壶嘴」要「三点平」(上端在同一平面上)并非绝对的 , 后两点平是基于水流的原理不得不;但「把」可以依造形的需要调整之 , 高一点反而好拿些 。
5. 壶肩:原则上壶「口」与「流」间的距离愈大愈好;壶「口」前端与「嘴」的「高度差」愈大愈好 。 这样倒茶时 , 如果倾斜得太快 , 茶汤才不容易从壶口流出来 。 茶 船 1. 功用:有人使用高缘碗状的茶船 , 壶放船内 , 泡完茶后在壶外淋半船水 , 谓如此可以保持茶壶的湿度 , 而且将杯子侧放在壶与船间旋转烫杯 。 经实验 , 将壶泡在热水里并没有保温的效用 , 反而比放在空气中冷却得快 。 船内烫杯除了卫生问题外 , 还有茶具磨损与声音的缺点 , 一般已改为船外烫杯 。 所以茶船的功能应是:陈放茶壶的垫底用具 , 除增加美观外 , 也防茶壶烫伤桌面、冲水溅到桌上 。 有时还利用它在喝完茶后 , 盛放泡过的茶叶供客人欣赏叶底 , 去完渣涮壶时将壶内的水翻倒于茶船 , 再持茶船将残水残渣倒入水盂或茶车的排水孔内 。 2. 外形:成高缘「碗状」或低缘「盘状」皆可 , 只要考虑与茶壶是否相配 。 为配合涮壶时将茶水翻倒于船内 , 容水量不得少于二壶 , 因为一次涮不干净 , 还可以再来一次 , 船缘高度也要足以防溅 。
3. 倒水机能:因为经常用来倒水 , 所以船缘的设计应考虑到倒水的方便性 。
4. 养壶机能:为配合「养壶」需求 , 有人将船作双层的设计 , 船面打洞 , 用茶汤浇淋壶身时 , 茶汤流入夹层内 , 这样茶壶不会一截泡在水中 , 养出来的壶颜色才会均匀 。 这时应特别设计「倒水孔」 , 也要加高船缘 , 否则涮壶就不能在船上为之 。
5. 看叶底机能:泡完茶 , 取出一些泡开的茶叶 , 放在茶船上 , 或淋一潭清水 , 让茶叶漂浮其间 , 端出茶船请客人欣赏伸展后的茶叶 , 这是中国茶品茗过程中颇为特殊的一项 。 为此 , 茶船就要制作得精巧而堪把玩 。 茶 杯 杯口:外翻形的杯口比直桶形的杯口容易拿取 , 而且不烫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