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传说 端午节的来历,传说( 二 )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 , 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 , 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 , 系端午索 , 戴艾叶 , 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 , 饰小闺女 , 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 , 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 , 在门上挂艾叶 , 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 , 可以驱走疟疾 , 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 , 此时五毒尽出 , 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 , 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 , 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时至今日 , 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__年5月20日 , 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__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端午节挂艾叶的来历
唐朝末年 , 战乱连连 , 冤魂无数 , 人心惶惶 , 到处都是逃难的人 。一天黄巢见到一位大嫂手携着一个小孩子 , 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 , 心怀好奇 , 便问大嫂道:“你背上背的何人 , 手上携的又是何人?”大嫂流着泪答道:“背上大点是我小叔子 , 手中所携小点是我亲生儿子 。”黄巢听后不解又问道:“这到底为何 , 你为什么这样呀?”大嫂又答道:“小叔子虽然比我儿子年纪大 , 但我公婆已逃散 , 年老体弱生死未卜 , 无再生育能力 , 我年纪轻 , 就是把儿子丢了 , 以后还会生育 , 小叔子如被黄巢杀了就断了一门香火 。”黄巢一听 , 面红耳赤 , 自觉惭愧 , 心想:一个妇道人家尚能这样孝顺并懂得做人道理 。我何不顺水推舟 , 卖个人情 , 饶了她们吧 。便对大嫂说:“大嫂 , 难得你有这般好心 , 为避杀身之祸 , 你可在端午节那天在门首上挂菖蒲、艾叶作标记 , 自会有用的 。”别了黄巢 , 大嫂携儿背叔回到自己村上 , 并沿路将此话告知众乡邻 。一夜之间传遍江南一带 , 尤其是台州地界最为盛行 。端午节那天 , 黄巢指挥大军杀奔江南而来 , 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菖蒲剑、艾叶 , 无法下手 , 如杀下去 , 又恐错杀大嫂一家 , 有失诺言 。故而 , 令手下兵将绕道而过 , 不可扰乱台州百姓 。所以每逢端午节台州各地百姓每家每户都在门上挂菖蒲插艾叶 , 成为当地习俗 。并且有诗为证 。艾叶为旗招百福 , 菖蒲似剑祛千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