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科学边角料团队 李嘉欣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
6月5日 ,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7次下潜 , 海底作业3小时8分钟 , 从西太平洋深海沟——雅浦海沟5100多米至4900多米的深海 , 带回了11只大型生物样品 。
“蛟龙”号从海底带回了岩石样品53.8公斤 , 近底海水16升 , 沉积物样品9管 , 不同种类海参4只、海蛇尾3只、海绵1只、海星1只、未知生物1只 , 利用原位固定装置固定海参1只 。 同时 , 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 , 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资料 。 通过此次样品研究 , 将可以了解雅浦海沟大型生物的分布 , 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文章插图
人类在广博深海与浩瀚星空面前都十分渺小 , 这二者都蕴藏着无数的谜 , 等待人类去探索 。 目前 , 我们还未真正发现外太空的奇异生命 , 但是 , 我们却常探索到深海中那些奇形怪状的生物 , 有的甚至和地球一样古老 。 就像此次采集到的未知生物一样 , 我们对于深海生物的探索总是要经历从发现、采集、研究到命名的过程 。 那么 , 在各种深度层的海洋中 , 其生物会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过去到现在 , 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深海生物?
不同的“家”住着不同的“娃”
在海洋里 , 由于光线、压力、盐度、海流、潮汐、波浪、营养盐以及地质等条件的不同 , 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生存环境 。 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 , 有着完全不同类型的生态系 。
海水的性质决定了海洋生物的丰盛和特点 , 而它在海洋中的每个角落是不一样的 。 其水平变化要比垂直变化速度快得多 。 这一特点决定了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 。 海水很快吸附了太阳辐射的光和热 , 由于海水中含有各种悬浮物质和浮游植物 , 阳光在开阔的海洋中辐射入海水的深度大于数百米 , 而在混浊的沿岸水域中 , 辐射深度只有数十米 。 在光层下面一直到数千米的海底则漆黑的一片 。 海水也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温度变低的 。
生物的形态、习性和颜色随深度而变化是很明显的 。 所以 , 每一水层中的生物有共同的特性 。 在表层十几厘米的水层里 , 有食肉的蓝色甲壳纲动物、软体动物和管水母 。 往下是弱光层 , 颜色发红和发黑的动物取代了透明的无脊椎动物 。 再往下 , 是漆黑的深海区 , 它的光线来自底栖鱼类如鱿鱼、灯笼鱼的发光器官 。 生活在海底上的生物也是随深度变化而变化 , 从大陆架到大陆坡直到深海底 。 在泥质海底上议掘穴动物为主 , 而在深海软泥海底则以鱼、甲壳纲动物和海参为主 。 对于那些从海水中吸吮悬浮物质为生的鱼类来说 , 其数量与深度成反比;而对于那些从海底沉积物中觅食为生的鱼来说 , 则能生活在很深的海底 。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带你探寻深海里的奇妙生命!】深海家族里的奇妙宝贝们
巨颌鱼
巨颌鱼的眼睛大而突出 , 活像一架望远镜 , 这双特殊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猎取食物 。
巨喉鱼
文章插图
巨喉鱼 , 很有趣 , 它一天到晚总是张着大觜等候着 , 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吃饱肚子 。
叉齿鱼
文章插图
叉齿鱼上下颌的关节十分灵活 , 可以把嘴张得很大 , 能吞食比自己身体大3倍的动物 。 叉齿鱼的胃也很大 , 体积大约占身体的1/3 , 吞下去的食物可以放在胃里储存起来 , 慢慢地消化 , 这样 , 一次吃饱了 , 在短时期内不进食也没关系 。 此外 , 还有锯颌鱼、黑鲸犀鱼、树须鱼、固灯鱼和鞭吻鱼 。
推荐阅读
- 电影里那些可爱的婴儿,都是这么“做”出来的
- 狂犬病的“十日观察法”,究竟该怎么看?
- 个人钱包开立数量过亿 数字人民币试点呈现“全面开花”
- “无糖饮料”是什么?真的更健康吗?
- 手机微信如何转让”群主管理权“
- 喝茶是“懒文化”?,茶叶枕头
- 黄茶大观丨深藏不露的“茶中隐士”
- 黄茶,会“黄”吗?
- 有哪些电影的“临终遗言”最让你难忘?
- 大二女生经常熬夜聊天致“暴盲”?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