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晚期文人艺术家对紫砂壶的启蒙( 二 )


而有文献记载切实对紫砂壶艺产生影响的第一人则是陈.继儒 , 而他的影响成就了另一制壶大师时大彬 。 《阳羡茗壶系》说时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 , 喜作大壶 。 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 , 乃作小壶 , 几案有一具 , 生人闲远之思 , 前后诸名家 , 并不能及 。 ”此段记载是 。 紫砂艺术史上的大关节处 。 陈继儒和“四王”的书画虽都泥古而少创 , 但于品茶上 , 他们却疏放而少拘束 。 时大彬和他们谈了些什么呢?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却只字未提 。
总之 , 自此大彬制壶改大为小 , 壶做的是越发精致了 , 粗而不媚 , 朴而大雅 , 以致让人对壶能生“闲远之思”!甚至连怪僻孤傲、嗜茶如命的“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也极赞赏他:  “阳羡茶壶紫云色 , 浑然制作梅花式 。 寒沙出冶百年余 , 妙手时郎谁得如 。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宜兴陈贞慧也说 , 大彬之壶“古朴风雅 , 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 。 ”这幽野之趣奠定了此后三百年紫砂壶审美的基础 , 而这审美皆来自于晚明文人的草木情怀与孤绝艺品 。 董其昌、陈继儒以及“四王”引领了晚明至清初萧散、孤冷、淡雅的艺术风尚和生活态度 。 而这些艺术家恰好都是茶人乃至茶痴 , 可以说他们对茶中趣味与韵致的追求直接给了时大彬以启发:大壶大碗的牛饮满足不了茶人们精致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 至此 , 时大彬顿悟了 , 改制小壶!这看似极小的变化 , 却是紫砂史上一个里程碑似的飞跃 。 稍后的一些晚明文人甚至以为大彬之砂壶可与董其昌之书画、汤显祖之词曲、何震之治印一起代表晚明那段张扬、萧散、孤冷、淡雅却又浮华、奢靡甚至扭曲的艺术年华 。 换言之 , 时大彬与陈继儒等人的交游时期 , 也正是紫砂艺术与文人趣味深入结合的开始 。 从此紫砂壶摆脱了仅仅满足于实用的粗陶阶段 , 沉稳地踏上了艺术的康庄大道 。
之后 , 文震亨、张岱、陈贞慧、陈维崧 , 这些晚明士人无不在他们的那些旷世诗文中把玩、品啜、鉴赏 , 又反过来影响着紫砂壶 。 且看文震亨如何引导紫砂审美的 , 他在《长物志》里说: “若得受水半升而形制古洁者 , 取以注茶更为适用 。 其‘提梁’‘卧瓜’ ‘双桃’ ‘扇面’ ‘八棱细花’‘夹锡茶替’ ‘青花白地’诸俗式俱不可用 。 ”古洁 , 是文震亨给紫砂定下的审美标准 。 张岱在《陶庵梦忆》里说:“一砂罐一锡注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 , 则是其品地也 。 ”张岱强调壶之“品” 。 陈贞慧在《秋园杂佩》中评价时大彬用的词汇是“幽野之趣” , 陈维崧则说:  “彬也沉郁并老健 , 沙法质古肌理匀 。 ”吉洁、品地、幽野、沉郁 , 如是等等的审美概念 , 在未来三百多年里逐渐成为制壶艺人们追求的韵致 , 也成为人们赏壶玩壶的重要标准 。
【明中、晚期文人艺术家对紫砂壶的启蒙】所以说 , 中晚明的文人、艺术家们在多方面、多层次影响了紫砂壶的创作 。 他们启发艺人、题款撰铭、定制砂壶、参与造型、实用品鉴……这些行为看似闲情 , 其实都是对初创期紫砂壶艺的启蒙与推动 , 在紫砂壶中注入了高层次的审美情趣 , 为清代紫砂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 诚然 , 紫砂壶艺的提升与历代工艺师的勤劳智慧密不可分 , 但文人艺术家的参与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境界 , 使其最终成为了明清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