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短最悲剧的造反行动,仅三天就失败身死!( 二 )


历史上最短最悲剧的造反行动,仅三天就失败身死!

文章插图

▲影视人物剧照 。 钟会
(图)钟会(225年-264年1月) , 字士季 , 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谋士、书法家 , 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 自幼才华横溢 , 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 。

2
钟会的造反为什么会失败
可能很多人都能感觉出来 , 钟会这次造反 , 准备不充分 。
这确实是行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 但准备不充分的原因就比较奇葩了:造反这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大事 , 他竟然是临时起意干出来的!
具体来说 , 在魏国的灭蜀战役取得胜利之后 , 钟会确实有了反心;但在灭蜀战役之前 , 甚至在邓艾攻下成都之前 , 钟会应该都没有想过要造反 。
这要从魏国攻蜀的起因说起了 。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两国之间的冲突 , 这场战争的背后 , 是政治上的诉求 。
这场战役发生的三年前(公元260年) , 当时在位的魏国皇帝曹髦由于实在无法忍受司马氏的专横跋扈 , 准备武力讨伐司马昭 , 结果被司马昭反镇压 , 年轻的皇帝也被司马昭的手下弑杀 。
这件事一下子把司马昭顶上了风口浪尖 。
虽然当时的情况是“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 , 但从名义上讲毕竟曹为君司马为臣 , 这种赤裸裸的弑君行为是政治上不正确的 , 严格说来属于大逆不道 。
司马昭为了撇清自己赶紧杀掉了直接弑君之人 , 但仍然处于巨大的道德和舆论压力之下 。 在这种情况下 , 司马昭只能想办法把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 , 并立下大功 , 才能摆脱舆论危机 , 进而在政治上进一步积累篡位资本 。
于是司马昭看上了蜀国这个软柿子 。
历史上最短最悲剧的造反行动,仅三天就失败身死!

文章插图

▲影视人物剧照 。 司马昭
(图)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 , 字子上 , 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 ,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 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
所以 , 伐蜀之役的政治意义要大于军事意义 。
司马昭一开始的主要目的 , 是通过这场大战役获取政治利益 , 而不是非要把蜀国怎么样 。
钟会作为司马昭的心腹 , 对此洞若观火 。 他并不是个老实人 , 此时也确实已经有些飞扬跋扈 , 但他是明白领导的真实意图的 , 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没有太多想法 。
也就是说 , 他在战役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搞大事 , 因为他对伐蜀战役的定位和司马昭一样 , 也是积累资本 , 而并非要借此谋反 。
蜀汉面对魏国的攻势全面收缩防守 , 姜维等一干蜀将放弃了汉中 , 全力退保剑阁 , 使得钟会久攻剑阁不下 。 此时魏国已经得获取了汉中之地 , 司马昭也因此而进位晋公并加九锡 。
九锡是什么东西大家都懂的 , 可以说这时候司马昭已经达到了积累政治资本的目的 , 战争主要目的已经达成 , 所以钟会已经准备拍拍屁股走人了(史载“会不能克 , 粮运县远 , 将议还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