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根本不存在?

【丑根本不存在?】19世纪,墨西哥土著女人朱莉娅·帕斯特拉娜被评为“世上最丑女人” 。 她浑身多毛,被带到欧洲后,开始学习欧洲人的文明礼仪,学会唱歌、跳舞、讲外语等,参加各种社交、娱乐活动,还参加了公共医疗体检 。 但是这个“丑”的烙印一直伴随着她,即便死后很长时间,一提起她,仍被冠之以丑 。

丑根本不存在?

文章插图

丑总是不受人待见
丑的英文单词是ugly,含有一个古语词根,为令人恐惧、令人担心的意思 。 丑还有很多近义指代词,如畸形、怪诞、怪胎、怪异、堕落、残疾等等 。
历史上不同时期,对丑的指向各不相同 。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指女人为“怪胎”之人;中世纪,用来指那些故事中的女巫;18世纪,指讽刺漫画中的人物形象;19世纪,指闹剧秀中的“怪异”形象(比如帕斯特拉娜);20世纪,指“堕落”艺术、粗野主义中的形象 。
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对丑的指向也不同 。 西方人常把丑作为美的对立面 。 日本人把丑界定为事物之瑕疵 。
称一个人丑,意味着在中伤他 。 2007年,有人在互联网上传一段视频,名为《世上最丑女人》 。 这次视频主角不是19世纪的帕斯特拉娜,而是当时17岁的少女莉齐·贝拉斯克斯 。 她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天生一只眼,身患一种罕见的疾病,发育不正常 。 公众对这段视频反响强烈,称她为“畸形”,还有人叫她“自杀算了” 。 这种痛苦经历,促使贝拉斯克斯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并于2015年发行,以此表达她对网络中伤的抗议 。 换个角度来看,这些网络中伤者是不是更丑呢?
丑,不仅代表着中伤,也代表着嘲讽 。 身体上随便什么特征,都可能被认为是丑的,比如白头发、蓝眼睛、尖嘴巴、鹰钩鼻、左撇子、驼背等等 。 古典小说《隋唐演义》的人物李元霸力大无穷,战无不胜,却因长得尖嘴缩腮,骨瘦如柴,被人嘲笑为雷公仔 。 生理特征本身是中性的,却被认为丑,不是它真的丑,而是人们以貌取人,嘲笑贬低 。 而且,这些特征一旦被丑化,很难反转过来 。
社会逐渐在包容丑
古希腊语中,丑的同义词有邪恶、可耻、缺陷等 。 那时候,外在特征常被认为是一个人内心思想的反映,也被认为是上天所给予他的预兆或启示 。
古代西方流行的相面术,常常把道德上的善恶与感官上的美丑对等看待 。 受此影响,中世纪欧洲童话故事里,美女与野兽常常并存,使得野兽形象渐渐与丑对等,这种影响潜移默化,持续了几个世纪 。 当欧洲资本主义开始扩张时,把这种影响带到了世界各地 。 美洲印地安人把他们的神祇作为生活之导向,并且雕刻出来以示敬拜,但早期到达的欧洲人却认为这种雕刻很“丑”,不值得敬拜 。
18-19世纪,关于美与丑的界限,一直摇摆不定 。 漫画作品常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某种特征,丑和身体缺陷在语义上常常互换 。 当时英国一位国会议员是个驼背,他苦恼于这种“缺陷”的丑化,常常辩解道:身体缺陷并不等于心灵之丑 。
当时英国和美国相继出现很多“丑吧”,吸纳身体有缺陷的人自愿参加 。 丑吧内,他们亲如兄弟,爱开玩笑,从不在意身上各式各样的鼻子、下巴、斜视等多种身体缺陷 。 丑吧当时的社会地位低下,时间不长即告解散,但有个别的保留至今,比如意大利的“庆拜丑吧”,他们一直致力于对抗基于外表的歧视 。
后来解剖学发展,使人体标本开始在博物馆展出,也在某些市场上开始流通,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身体特征被丑化的趋势,提升了身体特征的中性地位 。 民族文化的兴起,也使某些民族特征(比如印地安人神祇的雕刻)被更多人认可,这都模糊了以往关于丑的标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