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茶具


紫砂陶茶具

文章插图



闻名中外的紫砂茶具 , 除具良好的材质外 , 特别注重外形的装饰 。 融书、画、诗、印诸艺为一炉 , 又集雕、琢、捏、塑、贴、绞、堆、绘、喷、嵌、釉、漆、镶、包等诸般制作技艺为一体 。 可谓出类拔萃 , 巧夺天工 。

紫砂茶具的创制始于北宋末年 , 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 , 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 。

宜兴紫砂壶的系别可分为: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 。 始创者为宜兴"金沙寺"寺僧 , 专抟当地的特产--细陶土加以煅炼 , 手捏为坯 , 经几道工序烧制而成 , 世代相传至今 。

至明代正德年间 , 宜兴进士吴颐山曾在金沙寺寓居攻读诗文 , 时书憧名"供春"者 , 因闲暇无事 , 见寺僧在从事紫砂壶生产 , 就在暗中淘细土制坯仿效 。 又经自己刻苦钻研 , 日积月累 , 制壶技艺日精 , 终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一代制壶高手 , 成为阳羡茗壶"正始"之首 。 据说当时供春在寺内学艺时 , 曾看到寺内一古银杏树上有树瘿 , 形状古朴 , 奇拙 , 就模仿树瘿的造型 , 用手指捏为形 , 再用茶匙挖空内壁 , 做成几把"树瘿壶" 。 这一独树一帜的紫砂壶 , 受到当时社会名流、雅士们的认同、欣赏和赞叹 , 为其起名曰:"供春壶" , 供春遂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制壶名家 。

名家评供春其壶曰:"脱手则光能照面 , 出冶则资比凝铜" , "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 历代以来 , 供春壶均为极其名贵之物 , 名闻遐迩 , 存世极少 , 历代藏壶名家竞相搜求而不可得 。

供春以后的制壶名家当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 。 四家之后制壶技艺最高者为一代制壶名家时大彬(时朋之子) , 时人谓其制的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 , 妙不可思" 。 时大彬初仿供春制作大壶 , 后因人们品茗斗趣之需而改制小壶 , 并以柄上拇指为标志 , 流传之广 , 以致人人"几案一具" 。 清人陆绍曾见时大彬所造之壶 , 有名为"六合一"者 , 即壶身、底、盖都可分可合 , "合之为一壶"、"离之乃为六" , 水注其中"滴屑无漏" , 可谓匠心独运 , 巧夺天工 。

至后来 , 时之弟子李仲芳与徐友泉也成为制壶名家 。

明代的紫砂壶制作越发精巧绝伦 。 或像花果树木、缀以草虫 , 或似鸟兽虫鱼、各肖其形 , 或象商周鼎彝、古趣盎然 , 或似秀女寿翁、情态可掬……至今已成为各国公私收藏家作为艺术精品而竞相搜罗收藏 , 极为名贵罕见 。

清代著名的制壶名家当推陈鸣远 , 他制壶技艺精湛 , 题材广泛 , 在壶的造型上更为古朴自然 。

至清代中叶以后 , 文人墨客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制作 , 书画名家 , 如近代的吴昌硕都亲自参与、共同设计 , 他们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诸艺术融为一体 , 装饰于壶壁 , 使紫砂壶不但成为茶文化的主要载体 , 且在自身的艺术内涵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 其优秀作品 , 不仅仅是一件茶具 , 更是一件恒久的艺术品 。

紫砂壶的品类与式样

一把紫砂壶可分为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 。

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 。

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之分 。

盖有嵌盖、压盖、截盖三种 。

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之分;圈把又有与嘴对称式、倾斜式、三平式等 。

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品类都有一定名称 , 至今仍流行的还有数十种 , 如:洋桶、掇球、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