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彩陶文化|彩陶豆( 二 )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 , 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 , 但表现更为精细 , 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 , 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 , 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 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 , 陶质呈橙黄色 , 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 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 , 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 。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 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 。 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 , 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 , 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 彩陶的大量生产 , 说明这一时期制陶的社会分工早已专业化 , 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匠师 。 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 , 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 , 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 , 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 , 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 。 双耳高颈侈口带流罐
半山彩陶
半山类型的彩陶器 , 多为罐、壶 。 造型饱满近似球 , 足内收 , 腹近直线 , 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 , 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 。
半山类型的彩陶 , 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比马家窑更丰富;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 , 黑红相间的色彩 , 线条的粗细变化 , 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 , 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 。 旋转而连续的结构 , 使几个大圆圈一反一正 , 互相背靠 , 互相连结 , 有前呼后应、鱼贯而行、连绵不断的效果 , 显示一种融合、缠绵的气势 。 与器型共同构成一种雄伟宏大的气势 。 半山期 , 是我国彩陶文化的高峰阶段 , 显示博大、成熟和完美的特色 。
马厂类型彩陶
1924年秋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 , 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 , 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 , 但较之半山彩陶显得高耸、秀美 。 出现了单耳筒形杯 , 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 。 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2050年 。 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 。 另外 , 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 , 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中也出土有彩陶 , 但在数量、规模、艺术水平上与上述文化类型的彩陶有一定差距 。 古代陶器中还有一种在陶器烧成后画上纹饰的彩绘陶 。
 【彩陶|彩陶文化|彩陶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