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推理剧《名侦探狄仁杰》开始在网络上走红 。 今天 , 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古代的“侦探” 。
文章插图
“侦探”这个词最迟产生于宋代 。 不过最早的时候 , “侦探”一词并不是指和华生相亲相爱的卷发男 , 或是花样杀日本人战绩仅次于横店的小学生 。 一开始 , “侦探”是个动词 , 就是字面上的侦察、刺探的意思 , 一般都是指军事侦察 。 比如南宋名臣彭龟年有一篇《论解彦祥败茶寇之功书》 , 这里面的“茶寇”是指南宋赖文政起义 , 这是南宋比较重要的一次起义 , 最终为我们很熟悉的大词人辛弃疾所平 , 而这篇《书》便是介绍解彦祥在萍乡一带与“茶寇”军作战并将其击败的军功的 , 其中有句云“二十九日 , 解彦祥令四兵侦探 , 遇寇渔于周氏之塘 , 二人为寇所杀 , 二人脱走归报 。 ”这里的“侦探” , 显然就是侦察的意思 。 又如我们很熟悉的《水浒传》中第一百零六回《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汩没破坚城》讲宋江的部队攻打王庆起义军盘踞的山南城的战役:“宋江传令 , 教一面收拾攻城器械 , 一面差精细军卒 , 四面侦探消息 。 ”
后来 , “侦探”一词演变出了名词的义项 。 明人薛三才在《覆议蓟镇事宜疏》所论及的兵种当中就包括了“侦探”这一种 , 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侦察兵 。 到了近代 , “侦探”一词还常常被用来指代政治特务一类的情报人员 。 我们在近代小说中看到的做名词的“侦探” , 大部分都是这个意思 。 比如老舍先生的小说《蜕》:“特别是在这个时候 , 茶馆酒肆里都重新贴起红红的‘莫谈国事’的纸条 , 而且真有不少便衣侦探来视查那红纸条儿灵验不灵验 。 ”
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侦探”的这个指代由私人接受委托开展民事调查 , 甚至协助警方侦办刑事案件的专职人员的义项 , 则是在清代末年 , 伴随着对欧洲侦探小说的翻译而产生的 。 清末民初时期 , 西方侦探文学的火爆程度可一点也不比当代逊色 。 据统计 , 当时翻译的外国小说中 , 足足有四分之一都是侦探小说 。 这其中 , 由著名翻译家林纾所译的《福尔摩斯包探案》最为流行 。 这段甜蜜幸福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中国读者的心 。
现代意义上的侦探最早出现于1833年的法国 。 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以私人身份进行调查的职业(如果媒婆不算的话) , 当然也就没有这个意义上的侦探和侦探小说 。 中国古代的专职侦察人员 , 基本上都与司法、军事或政治有关 。 在唐代 , 有一类负责刑事侦查的公务人员叫“不良人” , 学术界至今都不能确定这个十分诡异的职务名是怎么来的 。 一些朝代还设有公开的政治特务机构 , 其中最有名的是三国时期的校事和明代的厂卫 。 这些机构都产生于正常的行政监督机制遭到破坏的时期 , 在当时和后世所受的评价都非常低 。
文章插图
但是没有私家侦探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就没有破案类的文学作品 。 这些与破案有关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公案故事” 。 早在宋代的话本中 , 公案故事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重要的创作题材 。 这一题材在日后不断发展 , 到了清嘉庆、道光时期以后 , “侠义公案小说”甚至一度成为了当时中国小说的主要流派之一 。 与西方以私人性质展开侦查 , 依靠广博的知识、对细节的高度关注和神奇记忆能力 , 以及至少乍看起来很严密的逻辑推理来侦破刑事案件 , 依靠有限视角制造悬念来保持阅读快感的侦探故事不同 , 中国公案故事的破案主体主要是有着逆天的智商的清官 , 或有着开挂的武功的侠客;破案过程也大量依靠着大量神佛的指示 , 飞檐走壁的窃听窃视 , 或者单纯是巧合地知情等等这些极为不靠谱的东西;案件性质上以刑事案件为主 , 但也包括了大量的民事案件;绝大多数公案故事都采用全知视角 , 极少设置悬念 , 并不侧重于表现推理的过程 , 而将重点放在正义与邪恶的文攻武斗之中 。
推荐阅读
- 茶艺分类-桌面乌龙茶艺术-茶文化知识,中国北方茶城
- 勤俭清明和谐宁静——关于中国茶道的思考,人参乌龙茶
- 中国茶码 喝茶不要无礼!
- 中国文化送礼茶叶有什么讲究 茶叶送礼有什么讲究和注意事项
- 心脏移植后,性情也会变?
- 【春节】中国人为什么偏爱吃饺子,你“造”吗?
- 抖音CUCCI小猪特效,古驰中国新年特别系列
- 黄土变黑陶,秘诀是什么?
- 中国茶具的历史
- 古代堕胎药真的管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