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到底有多牛?( 二 )


“四大发明”到底有多牛?

文章插图

再举一个更为熟悉的例子:阿拉伯数字0-9, 严格应称“印度-阿拉伯数字” 。 数字系统在几大古文明地区都有发明, 但书写方式不同 。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几经演变流传, 9世纪初在阿拉伯地区分化成东西两支 。 东支演化成现在阿拉伯人使用的数字, 西支借道西班牙, 12世纪传入欧洲, 至16世纪得到广泛使用, 逐步取代罗马数字, 并且改进成与今天的写法基本一致 。 印度数字、东支阿拉伯数字及现在的阿拉伯数字, 分别在唐朝、元朝、明末清初均有传入中国的记载 。 但中国人习惯使用传统的算筹或用干支计数, 对此不为所动 。 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才算正式传入中国, 开始大范围使用 。 今天看来, 阿拉伯数字的技术优势无需多述, 那为什么传播经历却不尽相同呢?如果了解阿拉伯数字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就不难理解0-9在不同地区的身世差别了 。

“四大发明”到底有多牛?

文章插图

对照马镫和阿拉伯数字, 再来看看中国的四大发明 。 前文都已经简单提及, 下面主要说说印刷术 。

印刷的原理很简单, 在砖、石、木、金属等较硬的材质上刻出图案或文字, 涂以油墨, 用纸批量复制 。 如果不考虑印章盖印, 中国最早的印刷能追溯到东汉时期对石刻的拓印, 可以视为雏形技术 。 成熟的印刷术是指6世纪出现的雕版印刷 。 催生雕版印刷技术诞生的社会因素既非皇帝要出语录, 也非文人要出诗集, 而是大乘佛教在中国被汉化以后, 信众暴增, 需要大量佛经 。 抄写虽然心诚, 但是费时费力, 收益太低 。 同样内容的佛经面对广泛的需求, 有人从石刻拓印获得灵感, 木质雕版应运而生, 纸张、油墨也做出相应的技术改进, 结果佛经如雪片般飞入寻常百姓家, 寺庙商家均获利丰厚 。 雕版印刷在东亚地区快速传播, 初期大都用于印刷佛经, 后来又印刷历书, 中国和日本的文物遗存均是有力证明 。 雕版印刷还改变了纸质资料的保存形式, 由卷变成装订成册, 才有了后来的书籍 。 盛唐的出现和雕版印刷没有关系, 相反由于佛经泛滥, 造成信众过多, 反而添乱 。 唐朝中后期, 佛教对社会侵蚀日益严重, 占财产、避赋税、逃兵役, 雕版印刷在其中推波助澜 。 当然唐朝的衰亡不能归罪于雕版印刷, 因为这项技术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
“四大发明”到底有多牛?

文章插图

宋元明清四朝雕版印刷的技术更加成熟, 应用范围扩大, 民间出版业兴盛, 文化人倍增, 为社会繁荣助一臂之力 。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 宋元明清四朝占九成九, 都是雕版印刷之功 。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在备受推崇, 却非当年主流 。 四书五经广泛传播后, 注经解经人人可为, 可惜没有带来新诸子百家, 宋明理学借机形成, 获得垄断地位 。 但是“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套死所有读书人, 思想愈发僵化 。 这一切当然也不能只归罪于雕版印刷, 主要还是其他社会因素在作祟 。

“四大发明”到底有多牛?

文章插图

雕版印刷在东方是一项成熟技术, 不过它的西传和造纸术一样都非常缓慢 。 漫长的丝绸之路不可能一朝走完, 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都帮助加快传播速度 。 伊斯兰世界接受中国造纸术, 却对雕版印刷不感兴趣, 只有少量应用 。 名义上是认为印刷宗教书籍属于不敬的行为, 一直迷恋手工抄写, 直到18世纪左右才被迫接受活字印刷 。 最早呈现在欧洲人面前的印刷品并不是宋元善本, 而是中亚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游戏纸牌 。 最迟至14世纪, 雕版印刷传至欧洲并被掌握, 与东方相似, 除了印纸牌, 早期的印刷内容多是圣经中的图文故事 。 可是雕版印刷对于欧洲文字体系来说不是一项成熟技术, 实用性很差 。 形势逼人, 一些人开始尝试木活字, 进一步尝试浇铸金属活字 。 德国人谷腾堡经过刻苦攻关, 完善了铸字、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印刷多项工艺, 大约在1455年左右首次印刷出版《圣经》 。 欧洲活字印刷起步之时, 宗教内容居多, 教廷大量印刷赎罪券敛财 。 不过拉近人们和上帝的距离之后, 也促进了宗教改革, 活字印刷为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添一臂之力, 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时代推向高潮 。 经过几百年的技术改进, 1790年推广使用铅印 。 工业革命后, 印刷机器成为一项专门技术独立发展, 但印刷术整体依然遵循谷腾堡的技术套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