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防治对策( 三 )


    3.3 强化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有益生物是茶园生态系中除茶树、有害生物外的又一营养级 。 它具有特异性强、不污染环境的特点,也是茶树害虫生态调控的有力手段 。 在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强化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生物防治内容包括有益微生物、病毒、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 。 有益微生物在茶树病虫防治中获得成功的有苏云金秆菌、白僵菌、蚜霉、韦伯虫座孢菌、座壳孢菌等20余种 。 90年代在黑刺粉虱上分离并繁殖应用成功的韦伯虫座孢菌是国内外首次应用于害虫防治的一种Aegerita菌,经在福建、浙江大面积应用,田间防效在70%以上,持效至少3a 。 昆虫病毒的应用在茶树害虫的防治上已获得很大的成功 。 我国已从40多种茶树害虫上分离得到63种昆虫病毒,其中核型多角体病毒 38种,颗粒体病毒17种,质型多角体病毒5种,非包涵体类病毒3种 。 茶尺蠖NPV病毒、茶毛虫NPV病毒在我国已达到大规模应用的程度 。 寄生性昆虫应用于茶树害虫防治的有赤眼蜂 (对茶小卷叶蛾和茶毛虫的卵)以及绒茧蜂(对茶尺蠖幼虫)等 。 此外,多种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对各种蚧类、茶蚜、假眼小绿叶蝉均起着重要的自然控制效果 。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防治对策】    3.4 合理进行化学防治,实现无公害生产化学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但也具有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抗药性形成和害虫再猖獗等弊端 。 在当前实现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呼声中,虽然并不完全排除使用化学农药,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首先,在农药的使用原则上要强调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对农药的要求不强调其杀灭作用,而是更注重于调节 。 要根据经济阈值进行防治,低于阈值的可不进行喷药防治 。
    其次,在农药的选择上,要选用高效、易于降解、选择性强、水中溶解度较低的农药品种 。 要根据目前主要茶叶进口国所规定的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来选用农药 。 禁止在茶叶生产中使用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和甲胺磷,停止使用甲氰菊酯、噻嗪酮、灭螨灵、乙酰甲胺磷等农药 。 推广使用苏云金秆菌制剂(天霸)、白僵菌、茶尺蠖NPV病毒等生物农药和鱼藤酮、苦参碱等植物农药,合理使用石硫合剂 。 根据目前欧盟规定的MRL标准,在必需使用化学农药时,可选用塞丹、辛硫磷、马拉硫磷、联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等杀虫剂和克螨特、四螨嗪等杀螨剂品种 。
    第三,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的标准使用农药,要注意施药质量,避免农药大量流失 。 要提倡农药的轮换使用 。 在有机茶园除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