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美国影片《鸳梦重温》中讲述一个军官的两段遗忘症 , 整个故事就是讲他如何把两段记忆联结 , 从而获得新生;而另一部美国片《怡乐园》则讲的是一个富翁忘记银行帐户的密码 , 众多亲朋好友之间因此而发生的闹剧 。
这些故事等都给予我们启示:心理题材剧作同样可以非常多姿多彩 , 同样可以制造快乐、轻松和幽默 。
某些疾病是我们一生也可能没有半点体会 , 但却可以依据情节发展来进行合理感受 , 因为每个人事实上在不同时期都曾存在过程度不一的心理症状 , 只是人的自我调节的恢复性能因个体而存在差异 , 绝对心理正常的人是不存在的 。 比如抑郁 , 突然丧失亲人而产生的阶段性抑郁是合理的 , 但长时间的悲痛、不愿意正视现实则是不正常的 , 它有可能导致悲剧的重演 。 日常性和戏剧性在此差异中便得以显现 。 而有些病症则来源于身边的点滴 , 例如强迫遗忘症会在生活中带来许多如影随形的尴尬 , 倘若描写一个重大事件改变一个人的强迫习惯则将妙趣横生 , 等等诸如此类的创意都会给人带来深刻的自我嘲讽 , 人人皆可意会 , 可使人欢笑之间认识疾病、感悟自我 。 事实上 , 并非所有的疾病都一无是处 。 适当的抑郁可以使我们避免无谓的努力 , 可以使得我们放弃一些水中捞月的奋斗 , 这是比较好的例证之一 。
(三) 中国的人文融合进专业“西学”可能是开拓题材的新路子其实依靠以上两个方面已经可以推理 , 当前中国的复杂世相 , 博大的人文、剧烈的冲突 , 配上一副专业的心理知识来眼镜来透视 , 一定可以对很多事物、人物有更新的认识 。 研究越深入 , 外延也会越加扩展 , 产生的结论也越来越丰富 , 题材的开掘、故事的发展也更加游刃有余 。
因此 , 正如本文的标题所示 , 需要引进的是专业心理知识 , 而不是必须专门制造批量的心理疾病影视剧 。 事实上 , 文明的发展 ,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的心理健康知识也必须更加完备 , 精神愉快感、安全感、自信感和充实感理应成为每个人努力实现与保持的方向 。 在美国 , 60%以上的一生寻求过心理帮助 , 这个数字离我们今天的现实还有不小的距离 。 影视剧理应领跑于生活 , 不是被动地去反应;而问题的关键是 , 心理知识的引进 , 可以增加创作者审视人物、编织情节、梳理主题的角度、视线 , 使创作者手中的百宝箱添置武装 , 达到如虎添翼之效!
(四) 古典题材的开掘同样需要心理知识 。
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 由于千百年的流传使他们早已植根于人们心里 。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制作商们对古装剧趋之若骛的原因之一 , 因为毕竟制作成品之前 , 可以做到大抵心中有数 。 然而 , 用专业心理知识来审视古代人物 , 对人物个性、性格的剖析大有助益 。 这里仅借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徐光兴对林黛玉的人物分析 , 下段为摘录 。
林黛玉患的是严重的抑郁症 , 从其临床的病理症状表现来看是毫无疑问的 。 抑郁症与高血压、糖尿病及酒精中毒等遗传特性很相似 , 可由上代传给下一代 。 曹雪芹才华再高 , 也不可能将遗传基因这样的学问运用到他的小说当中 。 他编造了一个“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 , 意指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的前世因缘 。 从中我们已经得到林黛玉的抑郁症的遗传因素 , 只不过这些遗传因子来自于前世的神话传说中了 。 林黛玉的爱情上被抛弃 , 对她的精神打击是沉重、巨大的 。 在饱受抑郁症折磨之后 , 又产生了宝钗成婚事件后的创伤应激障碍 , 终于猝死 。 正是所谓:哀 , 莫大于心死 。 (《心理咖啡》徐光兴著)
推荐阅读
- 期盼清晰的中国人形象---浅论用专业心理知识"武装"中国影视
- 心理咨询师---缓解职场压力与自我调节的必备知识和技巧!!
- [精神科与心理科]关于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
- 盛夏饮热茶的好处
- 苗族婚礼习俗介绍(苗族的婚礼习俗有哪些)
- 夜来香花的功效
- 龟背竹冬季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 琴叶榕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喜欢明亮的散射
- 犬温热的症状、预防与治疗
- 犬食盐中毒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