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 。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 。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 。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
胸部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 。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 。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 。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 。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 。
推荐阅读
- 芬兰面对苏联的敲诈勒索,为何不肯乖乖就范?
- 硫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 通票是什么意思 通票的含义
- 唐朝的前一个朝代是什么 哪个朝代在唐朝前面
- 推广普通话的内容100字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内容
- 比亚迪e3使用的什么发动机
- 万用表使用方式 初学者
- 肉肉土豆干的做法 肉肉土豆干怎么做
- 黄芪羊蝎子汤的家常做法 黄芪羊蝎子汤怎么做
- 赛螃蟹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