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原文、作者( 二 )


“灵山多秀色 , 空水共氤氲” , 最后一联以山水总括之笔收束全篇 。诗人喜爱庐山之毓秀钟灵 , 故以“灵山”称谓之 。“空水”一句由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一诗化用而来 。谢诗云:”云日相辉映 , 空水共澄鲜 。”意指空气和水色都清澄新鲜 , 诗人此处易“澄鲜”一词为“氤氲” , 重在凸显庐山水瀑雾气缭绕、与晴空漫成一片的融融气象 。“天地氤氲 , 万物化醇”(《易经·系辞》) , 庐山水正是乾坤交合而孕育出来的人间胜境 。
总起来看 , 诗中所写瀑布水 , 来自高远 , 穿过阻碍 , 摆脱迷雾 , 得到光照 , 更闻其声 , 积天地化成之功 , 不愧为秀中之杰 。形象的比喻诗人遭遇和情怀 , 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 , 采用什么手法 , 选择什么语言 , 表现什么特点 , 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 。这也是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 。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 , 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 , 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
相对于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而言 , 张九龄的这首五律有着四十字的篇幅 , 其铺展才思的空间更大 。诗人善于运用繁笔 , 其言瀑布之雄险 , 以巍峨“灵山”为背景 。先直抒“万丈”“迢迢”之豪叹 , 后辅以“杂树”“重云”为衬托;其言瀑布之绚丽 , 先描绘“洪泉”“紫氛”的真实所见 , 后生发出“虹霓”隐隐约约的奇妙幻觉;不仅如此 , 诗人还以“天清风雨闻”壮其声威 , 以”空水共氤氲”显其浑然 。浓墨重彩而又繁简得当 , 毫不繁冗 , 正是诗人技法娴熟的体现 。
作为一首山水诗 , 这首诗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 。这首诗表面上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 , 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 。但其中蕴激情 , 怀壮志 , 显出诗人胸襟开阔 , 风度豪放 , 豪情满怀 , 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 。“诗言志” , 山水即人 , 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之时 。唐玄宗开元十一四年 , 诗人被贬 。旋即 , 又迁为冀州刺史 , 唐玄宗准他“改为洪州都督 , 俄转桂州都督” , 张九龄因获玄宗恩遇对朝廷感恩戴德 , 因自己的才华和德行获得皇帝的肯定而壮志满怀 。怀着这样的心情 , 张九龄写下了这首诗 。
作者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原文、作者】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 , 诗人 。字子寿 , 一名博物 , 汉族 ,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 , 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 , 秉公守则 , 直言敢谏 , 选贤任能 , 不徇私枉法 , 不趋炎附势 , 敢与恶势力作斗争 , 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 , 以素练质朴的语言 , 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 , 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 , 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