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设备有哪些 专家讲述水下考古流程( 二 )


仪器寻找就是借助现代化设备寻找,仪器包括测扫声纳系统、浅底层剖面仪、磁力仪等 。傅亦民说:“现代化设备结合潜水员水下寻找是比较好的方法 。”
找到水下遗址后就要准确定位 。“定位是将遗址具体位置在海图上标出,用经纬数注明,便于在具体地点上能很快找到遗址 。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岸边参照物定位,并配以景物照片;二是仪器定位,即用GPS准确定位 。”
水下考古的前期调查工作很重要 。“小白礁Ⅰ号沉船经过了大量的岸上调查,通过渔民提供的信息,水下考古队确定遗址范围、性质、价值以及海域水下环境等,了解小白礁Ⅰ号沉船的保存现状、船上物品及掩埋的程度、海底含沙量、地层堆积等情况,进行水下摄影、小规模发掘等 。前期工作是很复杂的 。”
“梅园石最重,所以最后出水”
出于安全和互相配合的考虑,水下考古作业必须两人同时下水,“一人发掘,一人记录、测量 。”傅亦民介绍水下作业方法,“一般采用2米×2米的探方形式 。硬探方指的是用金属制作的框架放在遗址上,一个框架就是一个探方,这是可以长期使用的 。另一种是软探方 。”他告诉采访人员,目前一般采用硬探方作业,因为比较准确 。
准确记录、测量、绘图、摄影是水下考古与一般打捞的区别 。潜水员到了水下怎么交流呢?“以前我参加水下考古的时候只能用特定的手势,手握拳大拇指朝上是出水等,现在有了水下无线通讯系统,可以实现水面与水下、水下与水下三方交流通话 。”还有水下视频监控系统,对水下发掘情况进行实时掌控 。另外,水下摄影摄像也是重要的记录方式,发掘对象和发掘过程都要翔实摄录下来 。
在谈到此次沉船宝藏出水的问题,傅亦民说:“物品提取遵循‘先上后下、先易后难、轻拿轻放’原则 。梅园石最重,所以小白礁Ⅰ号沉船物品提取它放在后面 。”物品分批装网袋或框内,提出水面,初步冲洗后登记、编号、收藏 。
水下作业最怕绞缠
傅亦民介绍了个人潜水装备、水下摄像机、水下无线通讯系统、水下视频监控等主要设备 。“水底情况复杂,尤其在东海水下漆黑一片,作为水下考古队员心理素质一定要好,被水草、渔网等缠住时不能慌张,及时与同伴联系,用潜水刀割掉 。”
水下作业的供气设备包括气瓶和水面管供 。“相比气瓶,水面供气湿度大,感觉舒服很多 。”他说,管供的缺点是作业人员活动范围不大,“适宜水下固定点工作,如水下考古发掘和小范围探摸测量 。”一般工作中两种供气设备都要准备 。
发掘设备主要是抽泥沙机,“将覆盖在遗址和遗物上的泥沙抽走,便于观察、记录,适用于水下遗址为沙底或泥底的情况 。”
傅亦民还介绍了工作船与工作平台 。“根据不同的海况、不同的条件,使用不同形式的工作船 。工作船可以是军舰、运输船、渔船等,用于放置仪器、设备、潜水器具等,也可作为参与人员的工作、活动场地,同时也为潜水员出入水提供方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