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由来( 二 )


唐代文人赏月,开始与思念故乡联系起来 。比如脍炙人口的李白的《夜静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等等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由来】

03

到了宋太宗年间,朝廷正式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全民性的中秋节,放假一天,全国欢庆 。加上北宋经济发达,国人开始有了夜生活,因此每年中秋汴梁城里都格外热闹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就描绘了当时中秋节的欢乐场景:“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
而南宋临安城的中秋夜,也不亚于北宋的东京,据吴自牧的《梦梁录》的记载:“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 。”
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同样热闹非凡,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 。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 。而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则记载了北京城里,在中秋节里的“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 。
可见,中秋节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汉民族重要的节日,人们都会在八月十五的晚上,举行各种活动庆祝 。可以说,中秋节具备了类似西方狂欢节部分特点 。

04

到了当代社会,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中秋节则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尽管如今的中秋节,带有迷信色彩的祭月活动已经消失,也很少有人会出来赏月 。但中秋节的娱乐功能并未消失,广大民众仍会在三天的假期里,外出游玩,品尝月饼,并举办各种富有各地特色的民俗活动 。
当然,中秋节最核心的价值乃在于团圆 。很多地方的民俗中,全家老少都会在中秋节这天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交流感情 。而在我们厦门的风俗中,在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欢聚一堂,举行博饼游戏,欢度佳节,一派美满团圆,其乐融融的气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