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孔子有几个孩子

众所周知 ,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的的弟子们名满天下 , 儿子却不著名 。仅仅流传了一个“孔鲤过庭”的典故 , 还是个“问啥啥不会”的熊孩子形象 。
难道 , 孔子是个好老师却不是个好父亲?他的儿子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孔子对他儿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今天 , 我们带着问题 , 一一探寻 。
01
得子之喜
孔子十九岁时 , 取宋人丌官氏为妻 。第二年 , 妻子诞下一子 , 当时孔子受到鲁昭公赏识 , 鲁昭公听闻孔子得子之喜 , 送他一尾鲤鱼 。孔子感到莫大的荣幸 , 于是给儿子取名为鲤 , 字伯鱼 。
历史留给我们孔子和孔鲤的日常记载并不多 , 但是从仅有的史料中 , 我们也能看出孔子对儿子的疼爱 。那么 , 孔子是怎么教育自己孩子的?

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孔子有几个孩子

文章插图

02
孔子父子的日常
孔子与儿子的日常体现就是著名的“孔鲤过庭”的故事 。《论语?季氏》中这样写道:
陈亢问伯鱼:“老师(孔子)会跟你说一些与众不同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没有 。”接着 , 他讲述了跟父亲的往事:
父亲曾经一个人站在过庭中 , 我恰巧经过 , 父亲问我:“你学《诗》了吗?”
我回答:“还没学 。”
父亲说:“不学《诗》 , 就不知道怎么说话 。”我赶紧回去学《诗》 。
过了几天 , 父亲又自己在那待着 , 我跟着走过去 , 父亲问:“你学《礼》了吗?”
我说:“没有 。”
父亲说:“不学《礼》就不知道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我回去学了《礼》 。
“我就听到过这两次教诲 。”伯鱼跟陈亢说道 。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 , 得了三个道理:要学《诗》、要学《礼》、还知道君子并不偏私自己的孩子 。”
根据以上的记载 , 大多人都会感叹 , 孔子是真君子 , 并无私心 , 公平公正 。而我更感叹他对自己孩子的那份平和 。
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孔子有几个孩子

文章插图

03
孔鲤无才?
在这样宽松平和的教育下 , 孔鲤长大成人 。而他并没有成为大才 , 孔子经常向外人推荐他的学生 , 却很少推荐他自己的孩子 。有人可能会说:“你看 , 这么教育孩子 , 孩子果然不行 。”
单纯看孔鲤的一生确实碌碌无为 , 他敬仰他的父亲 , 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孔子的儿子而得意忘形 。他曾对他的孩子说:“你父不如我父” , 转头对孔子说:“你子不如我子” 。
可见他谦虚、豁达、淡泊名利的处事态度 。难道这不算是一种成功吗?
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放长远 , 虽然孔鲤本身并无很大的成就 , 但是在父亲的影响下 , 他也成为了一个好父亲 , 培养出了著有《中庸》的孔伋 , 而孔伋一脉相承 , 培养出了孟子 , 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 。
可见孔鲤并非无才 , 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者 。
04
教子需淡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 , 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 , 区别不同的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 这叫因材施教” 。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尊重、是观察、是允许、是平和 。
“孔鲤过庭”放置于现在 , 其实就是家长“查作业”的一件小事 。在儿子两次都说“没学过 。”的情况下 , 如果是身为父母的我们 , 一定会暴跳如雷吧 。
而孔子 , 却并没有发脾气 , 也没有责备儿子为什么不刻苦 , 只是跟孩子分享《诗》、《礼》到底有多好 ,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