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圣的最知名的著作是什么 历史上的药圣是谁( 二 )


骨蒸病就是结核病,属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
李时珍还曾自述从小苦于“羸疾”,身体消瘦,虚弱不强 。年轻的时候,“岁岁病目”,眼睛每年都会出现问题,视物不清,用了许多药都没有治好 。
后人猜测,李时珍三试不第,可能与其体弱多病有关,更可能与当时不够公正的人才选拔体制有关 。
自宋代以来,儒士口耳相传着一条箴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
相传,范仲淹在年轻尚未得志时,曾去灵祠求签祷告,询问日后能否成为宰相 。在得到否定的签后,他便说,倘若不能实现的话,就去当一位良医吧 。
良相固然可恩泽天下,如果不能,那么能实现救人利物心愿的就莫过于良医了 。作为良医,上可疗君亲之族,下可救贫民之厄,中可以保身长全 。
李时珍已无心再考,决心学医,为民解疾苦 。他立下誓言:“身似逆流船,心如磐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畏难 。”
李言闻想起了李时珍出生当晚他做过的一个梦,梦见跛脚老汉铁拐李对他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医名 。”于是也就同意并理解了儿子的请求,把几十年来的医学经验倾囊相授 。
但是李时珍多年寒窗苦读,并非徒劳 。他的儒学功底,为他日后从事医学药学研究、行医治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儒家规范了医学的行为,医家也实现了儒家的意义,李时珍的言行举止,处处体现出儒者“仁爱、中正、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思想,成为一代儒医 。

我国药圣的最知名的著作是什么 历史上的药圣是谁

文章插图
▲湖北蕲春县李时珍雕像 。图源/图虫创意
02
李时珍治好了富顺王孙子的怪病之后,就一直与王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后来,富顺王的嫡子病了,又请了李时珍来诊治 。
在诊疗过程中,他知道富顺王因为溺爱庶子,所以想废除世子另立储王的打算,这位世子因而忧郁成疾 。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李时珍开了一张名为“附子和气汤”的药方 。
附子是一味中草药,与“父子”谐音 。在熟知儒家文化的李时珍看来,历史上很多战乱都是起于废立王位 。
富顺王是个聪明人,他看过药方后,咂摸了一下李时珍的话,明白了话中之意,决定放弃原来的想法,而世子的病也很快就好了 。
富顺王去世后,他的嫡子顺利继承了王位 。
这件轶事,被顾问的后代顾景星写进了《李时珍传》 。但实际上,这个故事是顾景星小时候在茶肆间听说的,并不大可靠,而且富顺王朱厚焜素来享有“贤王”的美誉,他的元妃没有生儿子,他去世后,继位的是他的庶子朱载垬 。
不管怎样,得益于荆王府的大力宣扬,李时珍的大名传到了封藩在武昌的楚王朱英燎耳中 。有一日,楚王的世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33岁的李时珍奉召前往抢救,手到病除 。
王妃对他感激不尽,亲自拿着金银锦帛来答谢,他却丝毫不取 。于是楚王聘他为“奉祠正”(正八品,主管祭祀),兼管王府“良医所”事务,也就是负责主管王府的医疗保健 。
不久,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 。楚王举荐了李时珍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42岁的李时珍从武昌来到了北京 。
太医院地处大明门东侧,钦天监之南,也就是今天东郊民巷西口路北附近 。李时珍任职不久,就由满心欢喜转而垂头丧气了 。
当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迷信仙道,好长生不老之术 。上有所好,下必逢迎 。其周围聚集了一批“有神通”的方士,炼丹修仙,推选长生之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