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吴茱萸的食用方法与禁忌( 三 )


36、吴茱萸治全身发痒 。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温擦洗,痒即停止 。
37、吴茱萸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 。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 。白汤下五十丸 。(《丹溪心法》左金丸)
38、吴茱萸治呕吐、胸满、头痛 。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
39、吴茱萸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 。(《局方》戊己丸)
40、吴茱萸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 。水三盏,煎七分,顿服 。纵浓,亦须强服 。(《兵部手祭方》)
41、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 。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 。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 。有人治小儿痘疮口噤者,啮茱萸一、二粒抹之即开,亦取其辛散耳 。《本草纲目》
42、吴茱萸治老人多年水泄 。用吴茱萸三钱,泡过,取出,加水煎嗔,放一点盐后服下 。
43、吴茱萸治痈疽发背 。用吴茱萸一升捣为末,加苦酒调涂布上贴患处 。
44、吴茱萸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两颗(切) 。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 。(《千金方》苏长史茱萸汤)
45、吴茱萸治胃气虚冷,口吐酸水 。吴茱萸在开水中泡七次,取出焙干,加干姜(炮),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热汤送下 。
45、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药,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 。其性下气最速,极能宣散郁结,故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极而上,乃为呕吐吞酸胸满诸病,均可治之 。即其辛苦香燥之性,概可想见其功 。然则治肝治胃以及中下寒湿滞浊,无不相宜耳 。《本草便读》
47、以吴茱萸为米醋调敷足心(涌泉穴),可治口疮 。
48、吴茱萸用于虚寒泄泻证 。本品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 。
49、吴茱萸治寒热怪病(发寒发热不止,几天后四肢坚硬如石,敲起来发铜器声,日渐瘦弱) 。用茱萸、木香等分,煎服 。
50、吴茱萸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
51、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燥烈,长于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凡肝胃虚寒气逆及下焦寒湿脚气等证均为要药 。
52、吴茱萸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 。为末,汤服一钱 。(《圣惠方》)
53、吴茱萸治小肠疝气(偏坠疼痛,睾丸肿硬,阴部湿痒) 。用吴茱萸(去梗)一斤,分作四份 。四两泡酒,四两泡醋,四两泡开水,四两泡童便 。经一夜后,都取出焙干,加泽泻二两,共研为末,以酒和粉调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汤或酒送下 。此方名夺命丹,亦名星斗丸 。
54、吴茱萸开郁化滞 。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本草纲目》
55、吴茱萸治心腹冷痛 。用吴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开,分三次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