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李清照原文翻译及赏析(武陵春李清照原文翻译和赏析内容)

1、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 ,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
2、译文:风停了 , 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 , 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 , 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 , 人事已变 , 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 , 还未开口 , 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 , 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 , 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
3、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 , 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 , 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 , 语言优美 , 意境 , 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
【武陵春李清照原文翻译及赏析(武陵春李清照原文翻译和赏析内容)】
4、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 , 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 ,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 , 用深沉忧郁的旋律 , 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 , 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 , 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 , 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 , 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 , 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 , 从外到内 , 步步深入 , 层层开掘 , 上阕侧重于外形 , 下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 , 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 , 几经丧乱 , 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 , 自己只身流落金华 , 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 , 睹物思人 , 物是人非 , 不禁悲从中来 , 感到万事皆休 , 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 , 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 , 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 , 先以“欲语”作为铺垫 , 然后让泪夺眶而出 , 简单五个字 , 下语看似平易 , 用意却无比精深 , 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 , 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 。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 , 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 , 一波三折 , 感人至深 。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 , 词人刚刚还流泪 , 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 , 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 , “也拟泛轻舟”了 。“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 , 节奏明快 ,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 。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 , 更显得婉曲低回 , 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 , 并不十分强烈 。“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 , 至“只恐”以下二句 , 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 , 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这里 , 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 , 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 特别是比喻 。诗歌中用比喻 , 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 , 却非常不易 。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 ,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 , 饶有新意 , 各具特色 。这首词里 , 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 , 但她自铸新辞 , 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 , 不着痕迹 。读者说它自然妥帖 , 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 , 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 , 寓情于景 , 浑然天成 , 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