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可可传奇——从偶然落户到名扬全球,海南可可“傲”然甜蜜
六十多年,三代科研人员的持续攻关,落地海南的可可,不仅在中国独树一帜,更吸引了海外市场的目光,兼具生产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它,未来前景“甜蜜”,它与海南待续未完的故事,值得期待。
文章插图
10月18日,以“多元化可可,多元化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可可文化节暨可可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南万宁市兴隆热带植物园举行。在文化节上,产自海南的可可成为业界“新宠”。
文章插图
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的可可树。海南日报采访人员 李天平 摄
“2019年举办第一届文化节时,来的大部分是种子科研人员和种植户,第二届来了许多市场营销人员,今年第三届,来了不少优质客户。不仅国际知名可可企业跟我们联系,国内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巧克力企业也跟我们联系。这两天我的手机响个不停,大家追着要订我们的可可豆。”10月22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可可研究中心主任李付鹏高兴地对海南日报采访人员说,“我们收到的订单,已是我们产能的三至五倍!”
“海南作为中国可可主要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经过科技工作者60多年的持续攻关,已经具备了为大规模发展可可产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持的能力。”他介绍,目前海南每年可可豆产量仅有10吨左右,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可可的“洋”与“俏” 从饮品中的“贵族”到风靡全球的饮料,可可历史文化绵延近四千年
可可很“洋气”,也很“亲民”。人们爱吃的巧克力、糖果、糕点里,大都有可可这一重要原料。在餐饮界,可可是和茶、咖啡并称的世界三大饮品之一。
鲜为人知的是,从饮品中的西式“贵族”,到风靡全球的常见饮料,可可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花了近四千年之久。
据可查的记录,可可被人类饮用的历史,可上溯至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奥尔梅克文明时期。考古学家在那一时期的陶罐残片里,发现了可可碱痕迹,而可可碱只存在于可可豆中。大量已出土的玛雅文明时期容器证明,当时的中美洲贵族阶层饮用可可。
更鲜为人知的是,可可豆,也就是可可种子,它富含可可脂、可可碱、多酚、类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改善心脏、肾脏、肠道功能等保健作用。
目前,中国年人均消费巧克力不足0.1千克,不及西方国家年人均消费量的10%。
“市场上可可豆较为紧俏,你们在国内吃到的巧克力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代可可脂产品,并不是真正的可可脂产品。”李付鹏对海南日报采访人员说。
海南与可可,有着特殊的缘分。海南岛是中国有代表性的可可种植区。在海南的网红“打卡”地——兴隆热带植物园,许多游客不远千里,只为一睹可可树的优雅身姿。不少人在这里第一次品尝到可可鲜果的果肉。
文章插图
可可果肉。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侨乡新貌》系列邮票。兴隆从全国84个华侨农场中脱颖而出,选入被誉为“国家名片”的邮票系列。其中一张邮票画的就是兴隆的可可树,可可果位于邮票的显眼位置。可可,也因此成了兴隆的代表性植物。
海南可可,在中国独树一帜 海南可可种植,肩负着发展壮大中国可可产业的重任
海南岛位于北纬18°10′—20°10′之间,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1954年,从东南亚归国的华侨将少量可可种子带回了他们的新家——位于海南岛东南部的万宁兴隆华侨农场,开启了可可在中国的新旅途。“可可适宜生长的气温在24℃至26℃之间,而兴隆年均气温恰好在24℃左右。”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兴隆试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的前身)第一代科研人员张籍香说,可可落户兴隆,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推荐阅读
- 面条|东川面条是一个传奇——那是东川人的一种面子
- 果仁|超简单麦芬蛋糕,浓郁可可香气,淡淡抹茶清香,媲美星巴克爆款。
- 川菜|小白一看就会的宴客菜经典老川菜——糖醋脆皮鱼
- 美食|#东古家味美食#不加一滴水———啫啫粉肠
- 大蒜泥|#东古家味美食#家常低脂减肥菜——蒸菠菜饼
- 第二中学|“连情谊,促凝聚”——利津县汀罗镇第二中学举行庆元旦包饺子大赛
- 便利店|零失手——便利店同款咖喱鱼蛋
- 苹果|秒杀餐厅大厨,正宗新年甜蜜蜜—苹果玫瑰花自己在家做
- 美味|(冬日)美味烹饪指南—自制面筋
- 妈妈|妈妈最拿手的新年好运——五宝福袋,被我偷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