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北大教授陈平原从潮州菜说“美食的三大支柱”( 三 )
我写过唯一的一篇谈饮食文化的专业论文《长向文人供炒栗——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初刊《学术研究》2008年第1期 , 收入三联书店2020年版《记忆北京》) , 谈及盛产于大江南北的栗子 , 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 如何深深嵌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 。 我讨论的不是“原料” , 而是“美食”——从植物形态的栗子 , 到吾曹口中的美食 , 不只“主厨”在发挥作用 , 文人学者也都不甘示弱 , 纷纷以其擅长的语言文字来“添油加醋” , 以至我们今天谈论诸如“糖炒栗子”这样的美食 , 必须兼及“古典”与“今典”(借用陈寅恪的概念) , 神游冥想 , 古今同席 , 于美味之外 , 更多地体会历史与人心 。 所谓“知味” , 兼及味蕾的感受、知识的积累、历史的氛围以及文人的想象 。 此文追踪宋代的苏辙和陆游、清代的赵翼和郝懿行 , 以及现代的周作人和顾随等 , 共同品鉴让他们一往情深的栗子——尤其是那早已“香飘四海”的糖炒栗子 。
之所以突发奇想 , 撰写那篇谈糖炒栗子的长文 , 是因台湾诗人兼美食家焦桐邀我参加他主办的“饮食文学与文化研究”研讨会(2007) 。 原本是诗人、教授的焦桐 , 围绕“饮食文学与文化” , 写散文、编杂志、搞评鉴、开课程 , 还组织国际学术会议 , 一路风生水起 , 让朋友们看得目瞪口呆 。 今天的焦桐 , “美食家”成了他的第一标识 。 2004年 , 我替他主编的《文学的餐桌》作序 , 特别强调“中国谈论饮食的文章及书籍的共同特色:不满足于技术介绍 , 而是希望兼及社会、人生、文学、审美等”;2011年 , 我又为他的简体字版《台湾味道》撰写前言:“谈论饮食而能勾魂摄魄 , 需要的不是技术 , 而是故事、细节、心情 , 以及个人感悟 。 书中提及的很多餐馆 , 你大概永远不会去;提及的好些菜色 , 你也永远不会品尝 , 可你还是欣赏这些文章 , 除了诗人文字的魅力 , 更因背后蕴含的生活态度 。 ”
四年前 , 我请焦桐来潮州参加“韩江讲堂”第四季 , 他演讲的题目是《台湾味道——台湾特色饮食的形成和文化性格》 。 事后 , 焦桐赞不绝口 , 说“你们潮汕实在太有文化了” , 好些厨师放下手头的工作 , 赶来听讲座 , 还买书请他签名 , 让他受宠若惊 。 正是有感于此 , 我们相约携手 , 合办美食文化国际研讨会 , 可惜因各种主客观原因 , 至今尚未兑现 。
第三、美食需要教育的传递
谈饮食文化的人 , 喜欢借用《礼记·中庸》的说法:“人莫不饮食也 , 鲜能知味也 。 ”还有另外一句名言出自曹丕《典论》:“一世长者知居处 , 三世长者知服食 。 ”这后半句的意思是 , 必须三代富贵 , 才能真正懂得服饰与饮食 。 这里强调的是日常熏陶——除了味蕾的培养 , 还需要吃出品位 , 吃出文化 , 吃出教养 。 落实到“潮州菜文化研究会” , 切磋厨艺 , 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潮菜——有面向老饕、有面向文青、有面向富豪 , 也有面向普通大众的;此外 , 整理历代菜谱 , 搜集美食故事 , 勾稽历代诗文中的潮菜 , 并从文学史与文化史角度开展研究 , 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 而在此过程中 , “美食教育”将发挥很大作用 。
所谓“美食教育” , 兼及厨师与食客 。 全国各地的潮州菜馆孰高孰低 , 我没有调查 , 不敢信口开河 。 不过以我在北京生活的有限经验 , 新鲜食材的供给最为要紧 。 没有合适的食材 , 再好的厨师也白搭 。 曾有大厨向我推荐某酒楼的潮州菜 , 品尝后大失所望;当值的厨师这么解释:因挑剔且相对富裕的上等食客不多 , 不敢进娇贵的好食材 。
推荐阅读
- |葱蒜风味的香烤吐司条,外脆里嫩,鲜香又解馋,孩子爱吃的美食
- 牛奶|别管工资高低,多囤这3种美食,营养又解馋,家中老少皆可吃
- 烤鸡蛋|想吃地道又丰盛的新疆美食?到和田夜市逛一逛!
- 肉松|别管有钱没钱,开心过年!5款美食提前囤,一家大小都爱吃
- 食材|家常美食推荐:油焖大虾,墨鱼排骨汤,蒜蓉粉丝蒸扇贝,营养美味
- 调料|新年临近,若不差钱,这5款“年货美食”遇见别错过,好吃又便宜
- 夜市|想吃地道又丰盛的新疆美食?到和田夜市逛一逛!
- 洋葱|好吃的洋葱炒杏鲍菇,营养美味,简单易学又下饭的家常美食!
- 新疆|想吃地道又丰盛的新疆美食?到和田夜市逛一逛!
- 地道|想吃地道又丰盛的新疆美食?到和田夜市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