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锭|给“水中大熊猫”让路,这座桥多花了1亿元

为保护长江水质及中华鲟等珍稀生物,他们在长江上建桥时选择需要更多创新技术支撑的一跨过江方案——
给“水中大熊猫”让路,这座桥多花了1亿元
阅读提示
来自施工一线的科技力量,让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实现了人类与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等水中珍稀生物的和谐共生 。为使中华鲟洄游不受影响,保护长江水质,几经修改,该桥采用主跨1160米悬索桥一跨过江方案,这比原来的预算增加1亿元的投资,也“逼”出了来自一线的多项技术突破与创新 。
8月,湖北省宜昌市城区首座跨径千米级特大桥——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刚刚通车的大桥因为位于长江中华鲟的洄游繁殖栖息地,同时是江豚、胭脂鱼活动密集区而备受关注 。
来自施工一线的科技力量,让这座长江大桥实现了人类与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等水中珍稀动物的和谐共生 。
一跨过江,为中华鲟让路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选址位于葛洲坝下游15公里,是长江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中华鲟的洄游繁殖栖息地,也是江豚、胭脂鱼活动密集区 。
大桥初定的三塔两跨钢箱梁悬索桥结构等方案节省投资、造桥难度较小,但两个主桥墩要矗立江中 。如果涉水施工,难免对水质有污染 。涉水施工的灯光、噪音等,也会惊扰在水下洄游栖息的中华鲟 。
为保护长江水质及珍稀生物多样性、充分实现绿色生态环保,为中华鲟让路,据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总技术顾问周昌栋介绍,在设计阶段,宜昌市住建局牵头组织对方案进行多次研讨,最终采取了主桥主跨1160米悬索桥一跨过江方案,不在水中建桥墩 。这样既使中华鲟洄游不受影响,也保证了长江航道不断航 。
“贯彻‘长江大保护’战略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准则 。”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公司副总经理、中建宜昌伍家岗大桥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军表示 。
要建造一跨过江的悬索桥,需要增加钢箱梁的节数,南北两岸的主缆也要加粗,还要增加南北两个锚锭的自重,并加大锚锭开挖量 。
这个设计方案,要比原来的预算增加1亿元的投资 。“为呵护生态环境,多花些钱值得 。”宜昌城投、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等大桥投资企业一致赞同更改设计方案 。
跨径超千米,逼出来多项技术突破
设计方案几经修改,2017年12月,伍家岗长江大桥开工建设,主跨1160米,成为宜昌城区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桥梁 。
在建桥行业,有主跨“一寸长一寸险”的说法 。主跨长度增大,会增加索夹所承受的重量,使桥梁的危险系数变大 。桥梁主跨越长,荷载越大,跨中下挠越严重,则需要抵抗变形的力就越大,相应的桥梁塔柱、锚碇、主缆等受力结构体量就越大,施工风险就越高 。
负责南岸施工的中交二航局则面临更大挑战 。大桥南岸地质特殊,为松软砂卵石层 。中交二航局项目生产经理丁刚梁形容,在此处挖基坑就像“秤砣落在豆腐上” 。项目部在国内首次采用新工艺,在地下15米打孔2万多个,灌浆混凝土1600多吨,才将“豆腐”变成“石头” 。同时,在国内首次将用于地铁施工的咬合桩,用于桥梁锚锭基坑开挖支护中,替代地连墙工艺,实现千米级特大桥锚锭施工的重大突破 。
丁刚梁介绍,大桥改为一跨过江后,仅南锚锭自重就达到35万吨,为大桥主缆提供7.6万吨拉力 。主缆直径也增加到714毫米 。在主缆安装中,项目部首创在预制工厂提前“打结”新工艺、新技术,成功用于桥梁锚锭锚固系统上,使主缆受力更均匀,施工更安全 。
在安装主缆中,项目部首次采用“大跨度悬索桥智能化施工应用系统”,1920米距离的主缆“穿针引线”做到“收放自如” 。通过每隔30米一个的传感器无线传输,工程师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卷扬机施工进度,牵索牵引力超过正常值,系统会自动报警停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