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你知道立秋节气的由来吗?


_本文原标题:你知道立秋节气的由来吗?2021年8月7日14时54分太阳到达视黄经135度 , 标志着进入立秋节气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 , “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 , 秋天开始之意 。 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 , 揪也 , 物于此而揪敛也” 。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 秋天即将来临 。 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 , 收获季节到了 。 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 , 晚稻移栽 , 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 , 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 据记载 ,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 , 等到“立秋”时辰一到 , 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 ”奏毕 , 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 , 以寓报秋之意 。

节气|你知道立秋节气的由来吗?
文章图片
收获季节到了
【节气|你知道立秋节气的由来吗?】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 , 立秋后 , 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 , 偏南风逐渐减少 。 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 “二侯白露降” ,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 , 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 , 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 “三侯寒蝉鸣” , 这时候的蝉 , 食物充足 , 温度适宜 , 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 , 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 一候为5天 , 立秋15天 , 逐渐变凉 。 变凉是气候趋势 , 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 , 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 , 就有这种情况 。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 , 秋天就要来临 。 当立秋到来时 , 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 。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 , 还有"秋老虎"的余威 , 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 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 , 往往是白天很热 , 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 当然 ,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 , 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
在现实中 , 秋季开始的划分有几种:在二十四节气中以四立中的立秋为秋季的开始;在天文学上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把“秋分”作为秋季的开始;在气候统计上 , 因一般以1月为最冷月 , 7月为最热月 , 故3——5月为春季 , 6——8月为夏季 , 9——11月为秋季的开始;在日平均气温上 , 把连续5天 , 每日日平均气温在≤22℃——≥10℃时 , 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日期 。
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的南北差异、地表以及海拔高度的差异太大 , 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天 。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 , 一般年份里 , 9月上半月华北(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天高云淡;西南北部、秦淮地区在9月中旬方感秋风送爽;10月初秋风吹至江南;10月下半月 , 岭南炎暑顿消;11月上中旬 , 秋的信息到达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而当秋天的脚步到达海南省三亚市的“天涯海角”时 , 已经快到元旦了 。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 , 有农谚说:“雷打秋 , 冬半收” , “立秋晴一日 , 农夫不用力” 。 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 , 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 , 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 , 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 , 可以坐等丰收 。 此外 , 还有“七月秋样样收 , 六月秋样样丢” ,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 。 也就是说 , 农历七月立秋 , 五谷可望丰收 , 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 , 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 , 立秋后必会下雨 , 如果立秋后刮北风 , 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