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花卉园艺技术在市场上“比美”( 二 )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花卉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开发了花园小菊露地生产套盆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根区温度3℃~5℃,从而明显增加了产品的品质 。
如何让园艺技术服务市场需求,是北京市花卉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常常思考的问题 。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中心开展了“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在养老服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 。
“运用AHP评价模型进行康复景观植物评价,我们客观、科学地筛选出86种适宜在北方地区栽种的康复景观植物 。”刘东焕介绍,“我们还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多家养老机构的实地调研,对养老机构康复景观的要素进行测量、总结和分析,编制了《养老机构康复景观设计导则》及培训手册,填补了国内空白 。”
另外,北京市花卉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园林植物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获得显著的进展 。
刘东焕告诉采访人员:“通过合作,我们建立了100亩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和滴灌系统的园林植物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试验区,制定了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下四种植物的精准灌溉制度 。”
加速新优植物成果转化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花境景观设计来自北京市花卉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郭翎介绍,这个花境模拟了华北山区野生植物混合生长的自然状态,结合植物的习性、花期和形态特征进行科学配植,让人感受到城市中不常见的山花野草的浪漫 。该花境产品荣获北京国际花园节企业奖金奖 。
据悉,由北京市花卉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筛选的优质玉簪品种先后在北京植物园、颐和园、中国园林博物馆、玉渊潭公园等栽培,增加了北京城市林下地被植物的多样性 。
2020年,在北京国际花园节上,如黄色的败酱、紫色的三脉紫菀,以及难得一见的高山花卉总状绿绒蒿和桔红灯台报春等,纷纷亮相展示 。这些植物新品均是北京市花卉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驯化的特色苗木 。
目前,北京市花卉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000多亩繁育苗圃,负责优良资源的扩繁和推广,其中有40多亩的引种隔离苗圃,负责新优植物的引种和驯化 。未来,中心将继续发挥苗圃的优势,进行新优园林植物、北方乡土植物以及中国特有野生花卉资源的引种、繁殖和推广应用研究 。
“我们正在拓展渠道,开展新优园林植物的推广应用工作,通过苗木推广,加快新优植物的成果转化 。”刘东焕介绍,2020年,中心在京内成果转化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45亿元,京外成果转化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200万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