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安|“我的毕生目标是让大家吃得好”( 二 )


1980年冬,经过无数次杂交试验,谢华安从数以千计的优良株系中,选定了一个具有抗瘟性强、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的株系“明恢63” 。“明恢63”配成的杂交稻组合,迄今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亿亩,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49.4%,是应用最广、持续应用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 。
第二年,谢华安又利用“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成功育成了良种——“汕优63” 。1986年,“汕优63”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增产稻谷700多亿公斤 。东南亚一些国家推广种植后,对“汕优63”大为称赞 。
“不得不说,培育出‘汕优63’这个集‘高产、优质、抗病和广适应性’的水稻品种,让大家伙儿吃饱饭,是我一生最大的安慰 。”谢华安说 。
“要多给年轻人锻炼机会,为我国的种业发展、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水稻育种又苦又累,如果再给您一次年轻的机会,还会选择这个工作吗?”采访人员问 。
“如果重来一次,我还要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做更多的研究!”谢华安语气坚定,他不仅自己坚守岗位,也不断激励着身边的年轻人……
“谢老当时就一辆自行车,前筐里放着稻作工具,后座上坐着我,一骑就走,去地头给稻农解决难题,经常在山路上摔跤 。”回忆起40年前和谢华安共事时的工作状态,如今已经年过六旬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原所长郑家团对老师充满感激:“正因为谢老愿意让学生大胆尝试,才能培养出一批做出成绩的学生 。”
注重培育新人、发挥青年学者的创造力,是谢华安从业近50年来的原则 。在他的团队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带头,谁署名 。上世纪80年代初,谢华安带领郑家团着手培育“威优63”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谢老只管大方向,具体研究部分都放手让我发挥,连最后的成果也让我来发布 。”
最终,“威优63”获得成功,1983年以来累计推广1190万亩 。郑家团也在研究中快速成长,主持或参加育成20多个大面积推广的品种 。
“我的毕生目标是让大家吃得好 。”直到现在,谢华安还经常扎在田间地头 。“我国人多地少,让人民能吃饱饭、吃好饭,始终是我们育种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老一辈育种人要多给年轻人锻炼机会,为我国的种业发展、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谢华安说 。
当下,在全国各地,由谢华安指导培养出的博士、硕士有20多位,他们正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为祖国水稻育种事业发挥着光和热……
向着大地 守望稻田(采访人员手记)
在下乡同行的车上,谢华安院士还在与福建南平市浦城县农业农村局的负责同志打电话,沟通优质、抗病常规稻最新品种“福香占”的种植推广;50分钟的车程,原本可以小憩的谢院士,却在抓紧每一分钟解决水稻难题 。
年过八旬,还有着“满满的日程表”;面对各界赞誉,却像一株沉甸甸的稻穗向着大地,质朴而谦逊 。谢华安坦陈:“我不敢有一点点骄傲,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了一点点成绩 。我们要永远敬重那些奠基人、先行者 。”
【谢华安|“我的毕生目标是让大家吃得好”】如今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70后”已成为研究骨干,“80后”正在成长,“90后”的身影也逐渐显现,但作为一名“40后”,谢华安始终是这支团队的重要人物,也一直守望在稻田里……(刘晓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