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 王昊昊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20年末提高了0.83个百分点 。
城市化过程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王克林团队联合其他团队,历时20余年研究发现,城市化有效助推了我国生态的持续改善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 。
新视角看城市化与生态恢复
2019年初,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的一组卫星照片和监测数据显示,过去20年间,地球变得“越来越绿”,而中国和印度是地球变绿的主要引领者 。根据NASA公布的数据,仅中国一个国家的植被增加量,便至少占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25% 。
那么,中国持续“变绿”,植树造林是唯一贡献者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城市化或许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以往的研究或者印象都认为,城市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 。面向国家“双碳”目标,急需从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视角,辨析与权衡中国快速城市化、大规模城乡人口迁移与流动对实现“碳中和”的影响与贡献 。
“过去生态学领域主要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般不把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 。此次研究采用了全新视角,把自然、社会经济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将人类及其活动的影响纳入其中,从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视角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恢复的驱动作用 。”论文通讯作者岳跃民介绍 。
王克林团队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法国环境与气候科学实验室、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合作,利用中国近20年的多源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近30年的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以及基于移动大数据的手机站点记录数据,探究了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量化了不同程度城市化及城乡人口迁移与流动下的植被地上生物量碳变化 。
农民变市民后农村“绿点”增多
城市化具体是如何影响生态环境的?研究团队发现,2000年至2020年间,中国城市化面积增加了约1倍,约60%地区的人口密度降低 。2002年至2010年,中国快速城市化导致了约2000万吨的初始植被地上碳损失,但在随后的2010年至2019年间,城市化区域的植被地上碳储量增加了3000万吨,抵消了城市化初期导致的碳损失 。这与近些年来的城市绿化有关,不少城市通过造林、增加城市绿地、建设社区公园等方式增加了建成区的植被碳储量 。
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2002年至2019年,中国农村地区人口每年减少约1400万人,植被恢复固碳随农村人口压力的减弱而增加,同期城市化导致耕地减少4%,表明农村人口压力缓解促进了区域植被恢复固碳 。
岳跃民表示,团队进一步以中国“变绿”的热点区——西南喀斯特区为例,利用春节期间的手机定位大数据,实时量化了大规模城乡人口流动的时空差异,发现随着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比例的增加,植被地上生物量碳密度的增加趋势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农村人口压力减小越明显的地区植被恢复固碳越显著 。
“我们发现那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新市民,生活的城市离家乡越远,对家乡生态恢复的贡献越大,因为他们回家的频次很低,一般是一年1~2次;那些离家乡较近的新市民对家乡生态恢复的贡献较低,因为他们回家的频率高,有些人可能还兼顾了家里的一些农活,使得农田的生态恢复驱动力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岳跃民说 。
研究表明,中国快速城市化与“碳中和”的目标并不相互排斥,大规模城乡人口迁移与流动可以释放农村地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压力,促进植被覆盖与生物量的增加,提升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有助于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中国城市化驱动了农村人口流动,农村人口减少地区每年形成的植被固碳约2.8亿吨,相当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固碳量的1/4左右 。
推荐阅读
- 鱼米之乡是哪个城市(鱼米之乡介绍)
- 南京属于哪个省市(南京所属的城市介绍)
- 五花肉|中国最“咸”城市,为什么是自贡?
- 辣子鸡|别只知道厦门、泉州,福建这座年味最浓的城市才是真正的美食圣地
- 蒸排骨|这座城市太好吃了!川渝美食的精华,无疑是重庆莫属!
- 农业农村|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
- 红枣|吉林五线城市的千年美食,电视台争先采访,外地人却觉得被忽悠了
- 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守护神”:做好人、林、兽的“桥”
- 米其林|“米其林指南”,又一次在中国城市伤自尊了
- 石家庄对外缔结的第一个友好城市是哪里石家庄对第一个友好城市是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