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肉|中国最“咸”城市,为什么是自贡?( 四 )


后来我们吃到蘸水菜 , 不由得想 , 虽然范吉安发明水煮牛肉 , “水煮”这一烹调手法也应用到其他食材上 , 但当年盐工所吃的蘸水熟牛肉 , 似乎也以某种方式保留了下来 。 蘸水 , 过去讲究“十子口王家酱园的口磨豆油 , 新店子七星朝天椒 , 现炕现舂的熟油海椒” , 现在 , 豆花饭、羊肉汤、蘸水菜 , 都讲究如何调配佐料 , 为食客呈上一份蘸水好料 。
我们去的这家蘸水菜在长土镇 , 那是个空荡荡的镇子 , 唯独有几家馆子还有人气 。 此地人口原来有2万多 , 长土镇镇政府组织实施拆迁改造 , 居民都搬迁出去 , 目前剩下不到100户 。 不知是谁运气更好 , 是因为古盐道而被保留下来的艾叶镇 , 还是加入拆旧建新洪流里的长土镇?
艾叶镇我们后来也去了一趟 , “艾叶土鸡脚”大大有名 , 我们吃来觉得不过尔尔 , 乡镇美食也不是个个都名副其实 。

▲艾叶镇引以为豪的艾叶鸡脚
自贡人是真热爱美食 ,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搬迁一空的镇子 , 还开着几家平民餐馆 , 全靠特地开车过来的食客维系生意 。 “维系”并不是个特准确的词 , 因为这些店的生意基本都不错 。
“郭大孃蘸水菜”就在长土街上 , 老板是个年轻人 , 名叫李航 , 他父亲偶尔也露一下脸 , 开店的是更上一代 , 李航的奶奶 。 所谓“蘸水菜” , 是凉菜 , 白水煮的牛头肉、牛肚、牛筋、白肉(猪肉)、猪舌、兔肚等这些东西 , 切得极薄 , 三两一份 , 两个人要三盘 , 一个汤 , 各自一碗米饭 , 就是足够丰盛的一顿 。
吃的时候也简单 , 蘸水中打个滚 , 白进红出 , 滋味很好 , 更像是下酒菜 。 只不过这里的食客大都只是单纯吃饭 , 他们开车二三十分钟专程前来 , 实际上可能十分钟结束战斗 , 来了就上菜 , 凉菜不用等 , 不喝酒 , 光吃饭 , 翻台率可以达到惊人的七八次 。

▲郭大嬢蘸水菜偶尔也会有食客来喝一杯 , 而最常见的客人是只占桌子十几分钟 , 吃完就走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牛头肉 , 很香很软 , 也不绵 , 纹理很细;牛筋脆生生的;牛肚是白牛肚 , 丝状 , 乍看像鱿鱼丝 。 白水煮熟 , 水中只需加盐 。 蘸水也是常见调料 , 红油、小米椒、香菜、葱花 , 多出一味花椒粉算是特别 , 闻着很醒人脾胃 。 这些食材本身都是靠齿感取胜 , 蘸水赋予滋味 , 无法再简陋的圆桌子 , 拼桌很常见 , 整体有一种特别的气氛 。
像是贫苦生活里突降厨房、可运作的食材 , 比方说一个牛头 , 大的能有两斤肉 , 小的只有六七两 , 煞费主妇功夫;也像是食客乐中作苦 , 盐帮菜毕竟口味极重 , 跑到乡镇来吃一口相对清淡的蘸水菜 , 多少有些仪式感 。
这菜27元一份 , 一份三两 , 不论什么肉统一都是这个价 , 没有菜单 , 数盘子计账 , 生意忙的时候客人就自己招呼自己 , 蘸水台开放使用 。 店里还有个猪心肺萝卜汤很受欢迎 , 汤里只放盐 , 没有味精 , 没有鸡精 , 也没有胡椒 , 当然 , 也不大需要 , 汤底是当天煮肉的肉汤熬出来的 , 白萝卜的清甜成为这碗汤的主角 。 李航告诉我 , 这碗清爽的猪心肺萝卜汤每桌必点 , 很受欢迎 , 自贡菜并非一味的味足味重、双椒并重 。
做到李航这第三代 , 破破旧旧的同时又吸引大量客人 , 总归要食材好、手艺好 。 李航奶奶主持店面时 , 豆花做得相当出色 , 目前这些凉菜甚至“排不到她老人家厨艺的前三” 。 不知怎么 , 近几年反而大家都偏爱店里的蘸水菜 , 于是从善如流 , 只做这几样最受欢迎的菜品 。 虽不知未来如何 , 眼下倒是乐滋滋地很能做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