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餐|外卖凑单满减诱导消费 顾客吃不完只能浪费( 三 )


常见图文不符
不标具体分量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平台商家不标注饭菜分量,或图文不符、食材质量不过关、商家没看备注等情况同样会导致浪费现象。
“商家发出来的图片非常精美,食物十分诱人,然而送到后却让人大失所望、大倒胃口。”李月月说,有时候,送来的外卖食材不新鲜,用的油质量有问题,卖相、口味都很差,没吃两口就扔了。
周欣雨对此感同身受。她举例说,上周她点了一份烤鸭外卖,从图片、评论来看,该店铺烤鸭制作精美、好评如潮。但送到后她发现,烤鸭卖相难看,有一股腥味,吃了几口就扔了,“我严重怀疑好评是刷出来的”。
类似的情况张洋也遇到多次。另外,张洋不喜欢吃葱和姜,每次点外卖时都会在订单上备注“不吃葱姜”,但有的商家没有注意看备注上顾客的“忌口”,收到这样的饭菜,她只能扔掉。
陈志对外卖餐食的口味倒不挑剔,让他不满的是,很多外卖商家对餐食不标注分量,常常导致自己多买而造成浪费。就拿米饭来说,陈志一顿大概要吃5两左右,但不同商家之间,一碗饭的分量千差万别,有的买一碗就够了,有的买3碗都不够。保险起见,陈志一般都点3碗。
实际上,反食品浪费法规定,“餐饮外卖平台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
但采访人员查看多个外卖平台发现,相关规定并未得到严格落实。有的平台找不到相关提示,还有平台在点餐页面没有任何提醒,到了支付页面才能在上方看到一行小字,“请适量点餐,避免浪费”。
“我从没有注意到有这样的提示。就算有,还不是想点多少点多少,而且不标注分量,哪知道点多了点少了。”陈志说。
解决逐利问题
各方共同发力
有机构测算,如果每单外卖浪费的粮食是1两,一年下来浪费粮食的总量超过17亿斤。如果按一个人一天两斤口粮算,17亿斤粮食够我国上海市常住人口吃34天。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长期关注食品浪费问题。他认为,外卖行业是一个新的餐饮消费业态,其背后的浪费问题也要引起足够高的关注。外卖行业的浪费,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差异性。
在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看来,外卖平台有能力引诱消费者多消费,也完全有能力通过算法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只是缺乏这样做的积极性。
“资本要逐利,当然希望在相同时间内消费更多。对于一些外卖平台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积极性或者动力来主动劝阻民众,通过算法去计算哪些人、哪些家庭其实并不需要点那么多,然后提醒消费者少点一些。真正要达到节约粮食的目的,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李易说。
“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不同、饭量不同,外卖行业要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饮食差异。比如从分量上,提供半份菜、小份菜;从口味上,提供更多种类的搭配。有差异化的选择是外卖减少浪费的重要途径之一。”成升魁说,这样有利于餐饮消费朝着更高质量发展,而向定制化方向发展就是外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他看来,外卖平台同样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应该简单将追求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平台本身掌握了一定的消费者数据,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出消费者饮食趋势,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如果只追求盈利,没有适应国家整体对餐饮业发展的规划,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行业协会应该进行研究,平衡各方利益,要求各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共同朝着更加绿色健康、节俭的方向发展。

推荐阅读